当前位置:首页 > 公文写作 > 毕业论文 > > 正文

小学语文教育探析论文(汇总15篇)

发表于2024-05-02 03:08:05 作者:飞雪

范文范本是为了给大家提供写作参考而准备的一种文体,对于初学者来说是很有帮助的。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精心筛选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借鉴。

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探析论文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重要渠道。然而,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中学新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而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今语文界的热门话题和关注焦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积极有效的学习,已成为当今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在此,笔者谈谈自已的一些看法:

一、教学目标要多样化。

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目标对语文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效。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文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语文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越好,并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语文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传统的语文教学把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上,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输知识。现代语文教学则把学生看成是能动的主体,语文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定位上趋于全面性:既重视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也重视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既发展学生强健的体魄,又培养其高尚完善的人格;既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又努力发展其个性。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要建立学习语文就是为了要超越语文,学习教材是为了要超越教材的理念,教师和学生必须要突破“文本”,依靠自己去发现文本潜在的内涵。尤其是现今的新课标教材,属于不完整教材,留有很大的空间,由教师和学生去创造性地完成,以达到开启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之目的。

1.理清新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各个内容的编排体系。善于将某一知识点放置于这一单元、这一学段甚至整个知识体系中来审视。这样,才能进一步明确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即这一知识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怎样为后面知识的学习作准备。在教材的“品质”上,叶圣陶提出了“朴实、精确”的要求,主张足以示范,以顺应学生“身心的发育和生活经验的扩展”,逐步培养学生“凭我国语言文字吸收经验表达情意的知能”。这更是一种基于语文素质教育根本目标的正确主张。

2.体会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高中语文教材是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和载体,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认真研读、感悟、领会,了解高中语文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高中语文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思想、方法,体会新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才能实现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3.用好、用活、用实高中语文教材。高中语文教材内容并不等于教学内容,高中语文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高中语文教材强调要按照学生的情况进行语文教学,而不是完全拘泥于高中语文教材,对高中语文教材要科学地使用或“再度开发”,要用好、用活、用实教材。

4.细节上应学会推敲。语文教师要深入研究高中语文教材对教学活动所蕴含的启示,包括高中语文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图、每一句提示,都要做到“深入浅出”,把高中语文教材钻研得越深,语文课堂教学越得心应手。我们要带着“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思想去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处理和使用高中语文教材,即合理组合、整体优化、强调体验,不是为了形式而形式,真正达到熟练地驾驭高中语文教材。

三、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化。

语言是语文教师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进行思想教育的最重要的工具,而学习动机则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讲求形象、生动、精练、幽默、富有启发性,这样就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学生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能够集中精力,坚韧不拔地探索下去,并能克服学习中的重重困难。

1.生动形象、富于直观的语文教学语言。语文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要求语文教师表达时富有情趣,善于使用一些成语、典故、比喻和穿插一些风趣机敏的话,以增添语言的感染力和情感色彩。语文教学语言的形象性,要求语文教师表达时善于形容、比拟,绘声绘色,充分发挥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感以唤起学生的表象,使学生容易理解学习的内容。生动形象的语言,是最令人深思、最能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的语言,语文教师如能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就能使语言充满魅力、富有启发性;就能启迪学生的思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就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动脑去思考、动眼去观察、动口去表述,学会写作,从中获得知识。

2.规范准确、富有科学性的语文教学语言。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必须借助于语言来表达,因此,语文教学语言必须要做到规范和准确。语文教学语言的规范,要求语文教师讲课时发音要正确,语句要合乎语法修辞,用普通话;要求围绕中心,句句紧扣,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要求遵循规律,论证严密,立论有据,不以偏盖全。语文教学语言的准确,要求语文教师选字用词要科学无误,不含混、不糊涂、不模棱两可。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是否规范和准确,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效果的好坏。只有规范准确、言简意赅的教学语言,才具有美感效果,才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3.充满情感,富有节奏感的语文教学语言。语文教学语言的情感是指语文教师在深刻体会语文教材的思想内容后发自内心的饱含热情的真情实感。富有情感表现力的语文教学语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效果。语文教学语言的节奏,是指由语文教师内心的情感引起语言快慢急缓的变化,并和语言的轻重强弱、语句的断连疏密、语气语调的刚柔抑扬有机结合,融为一体。语文教学语言的情感不能随意而发,也绝非矫揉造作,一定要依据语文教材的内容,才能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

4.含蓄幽默,耐人寻味的语文教学语言。语文教学语言的含蓄,指的是含而不露,语文教师只引导思路而不告诉结论,不讲本意而进行烘托和暗示,让学生思而得之。语文教学语言的幽默,是指在保证课堂庄重严肃、科学规范的前提下,适时插入一些颇具情趣的短小故事、幽默逗人的比喻、发人深省的典故等,使讲授富有启发性。含蓄幽默的语文教学语言是耐人寻味的,它能启发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去丰富和补充语文教学内容。

作为语文教学主体的学生在语文课上是否能够精力集中、思路活跃、独立思考并且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就要看语文教师能否把语文教学意图转变成学生的行动。因此,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效果。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参考

摘要: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情感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可有效地调控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情感,可使他们有获得美、感受美、体会美、享受美的美好感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从情感教育的作用以及情感教育的激发来论述。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定位为“培养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升华精神境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情感教育。

一、情感教育的作用。

(一)调控作用。

情感教育可有效地调控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良好的情感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二)熏陶作用。

情感教育对于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三)审美作用。

情感教育可使学生获得美、感受美、享受美,有助于学生内化情感,提高审美能力,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

二、情感教育的激发。

(一)适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因此,语文教师饱含激情地创设适当的情感教学,学生才能兴致盎然地学习,使学生的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学生心情愉悦,注意力集中,师生才能有效地进行智力活动和情感交流。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适时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创设良好的“情感场”,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情境,优化教学效果。

(二)深入品析文本,引导学生体味情感。

1.关键字词,让学生获得美。

从文中找到抒发感情的关键字词,如“喜”“哭”“雀跃”“悲伤欲绝”“欢蹦乱跳”“喜极而泣”等,,带领学生用内心去感受这些情感,进入文章中的情感,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情感。

2.品味佳句,使学生感受美。

如,在学习《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一文时,作者通过围绕“梦幻般的湖”这个中心句,介绍青海湖美景的特点,使学生想象自己身在青海湖美景之间,就如身临其境一般,细细感受青海湖的美景。

3.从文到图,让学生表达美。

图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等特点,图文并茂,看图结合课文,让学生表达他们的感想,这样既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培养他们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

4.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体会美。

学生大声地朗读,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口才,又可以使学生表达出美,体会到美。教师要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帮助学生采用正确的语调,掌握好停顿点等,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赖感、自信感、合群感和求知感,使学生真正地体会到美感。

(三)拓展延伸阅读,加深体验情感。

只用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陶冶学生的情感是远远不够的,只是杯水车薪。因此,语文教师应在学生掌握好课本课文后,再引入多篇课本外的文章供学生阅读,充实学生的阅读时间,增加知识量,丰富学生的情感,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交流应寓于情感之中。学生运用良好的心理状态、合适的情感态度进入学习中,既可以愉悦地完成学习,又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从而达到学生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秦训刚,晏济生.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0).

[2]郑永静.浅谈小学语文中的情感教育[j].都市家教:上半月,(04).

[3]印宏伟.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的途径[j].广西教育,2012(09).

[4]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范文

摘要:在中国教育中小学教育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而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就如何更好的开展小学语文教育抒发一己之见。

当前,正处于一个大变革时代,我们的语文教育为了能够顺应这个时代的发展,也在进行着一场如火如荼的变革,这场变革为语文教学开辟了一片美丽的天地。笔者认为,新课标下的语文教育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平等对话。

教师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为人,其言谈,其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不要做学生的权威,要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和创造性的思维,师生的关系应该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在平等对话中教学语文,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1.做一个忠实的'听众。老师要做孩子们忠实的听众,认真地倾听他们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如痴如醉地探究、体验、交流,或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补充同学的发言,或互相启发,或自由组合朗读……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听,适当地作些点拨。

2.做一个友好的伙伴。教师要敞开心扉与学生进行对话,要与学生友好相处,这样孩子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交往中。师生之间在感情、兴趣、个性、思维、人格等多方面进行交流和互动,教师和孩子们成了合作的伙伴。这样,教师关注的不再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是每个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即时状态。

3.做一个出色的主持。在对话教学中,教师要做“节目主持人”,说具体一点,要做“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以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思维,更多地让学生走向前台,展现他们的思维,在多向交流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低年级学生天真活泼,有着不同的特征和禀赋。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他们,相信和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把他们当作学习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1.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其实,低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完全可以通过眼、手、口、脑并用,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在教学《小英雄雨来》一文中,让学生根据课文阅读提示的要求,自己快速地阅读课文,然后给每个小段落加上合适的小标题,并找出自己最欣赏的一段来讲讲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2.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补充修正别人的意见,从而养成一种与他人合作读书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开展讨论进行合作学习,使学生的主体性在交流共享中形成,优化了他们的学习品质。

三、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的重要任务,也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之一。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同学知识面广理解能力强,思维活跃,正是因为他们具有较好的阅读条件和阅读习惯,充实了课余生活,使自己在同学中出类拔萃。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应注意以下两点:。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生还不具备挑选图书的能力,老师应帮助孩子们挑选适宜的图书防止学生读书的盲目性,保证读书的质量。由于这些书都是经过老师精心挑选的,内容丰富,充满童趣,每次都能使孩子体会到读书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给孩子专门的阅读时间。所谓专门的阅读时间,是指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进行自由阅读的时间。笔者认为每周排一节阅读课。而这节阅读课,就是学生自由阅读的天堂。同时要切实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让学生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课余时间,从而有功夫去阅读自己喜欢阅读的书籍。

四、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要切实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火花,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起学生求知的强烈愿望,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探索规律,给学生更多的想象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在教学《她是我的朋友》一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出疑问,了解这篇课文的写作意图和思想。

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新课标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因此,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说话练习。那么两种训练必不可少:。

1.课堂训练。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有序的表达能力并培养他们认真倾听别人发言,捕捉语言信息的良好习惯。

2.拓展训练。因为有了读文的基础,学生甚至能熟读成诵,再加以合理的想象,老师的鼓励,所以学生说得生动有趣,达到了训练的目的,做到了学以致用。

六、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引导学生各抒己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敢于对老师提问,对课提问。只有勤于思考才会善于发现问题。主动提问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靠思考自得,是一个学生不可缺少的能力素质,是低年级学生首先应培养的素质。

1.教师必须创设一种宽松的环境,让学生觉得轻松愉快,联系社会大课堂。学生既充当了主体角色,又通过互相提问深入到课文中去了,大大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比老师提问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效果要好得多。

2.提问时,老师要作精心备课,学生提问时必须让他们围绕一个中心来问,上课做恰当提示,控制好一个度,否则学生提问热情高涨时,一窝蜂似的提问,会使课堂出现杂乱无序的情形。提问方式也可形式多样,比如师生互问,课内知识拓展问,课外知识拓展问等。老师们灵活运用各种提问方式,既能激起学生的创新精神,又让学生真正当了课堂的主人。

不管怎样改革,我们必须守住一颗平常的心,冷静地审视和反思当前语文教育现状,在探索创新的过程中,对传统经验批判性地继承和发扬,才能推进语文课程的改革,而不致误入歧途。

参考文献:。

[1]阎立钦,倪文锦.语文教育学引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鲁洁平,赵鸿.教师职称评定论文写作指南[m].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参考

众所周知,小学的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教学重点。因而,如何写好作文就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关键点。作为一名长期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的,在笔者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有一些对作文教学的个人看法,希望能够与大家一起分享。

1、教师要实现作文与生活相结合。

“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例如,教师要带领我们的小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以拓展思维领域。法国雕塑家罗丹语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有形。以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

2、教师要将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漫谈文艺创作》)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培养我们的学生。

3、教师要及时修改作文,加快思想交流。

学生辛辛苦苦写好作文后,总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许,在很短的时间内,印象很深,应给予及时的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很容易接受,让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或别人的,或轮流交换互阅等。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修改作文的目标,要求学生能写出他们的真情实感,用通顺的语句、清楚的层次、鲜明的观点,恰如其分地记叙见闻、写景状物、说明事物、发表意见,此时,若再重新习作一次,就能上一个等级,这无疑提高了作文水平。

4、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的能力。

丁有宽老师主编的小学语文教材是以培养和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中心,以培养自学自得、自作自改的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大面积提高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为目的。这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体现,指出了作文的能力培训的一条途径。、“自改”作文,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又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在多年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我一直尝试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学生把自己的作文看几遍,通读几遍后,看它是否顺口,以发现错漏之处,并自己进行修改,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5、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布鲁诺说过,“使一个学生对一个学科感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这个学科值得学习”。头痛于作文的学生,则是作文还提不起他们的兴趣。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语文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为主动学写,逐步使他们乐写。

以上的只是笔者个人的一点教学经历,每为教师对于作文教学都有自己的见解,以上的只是个人的偏见。但是无论如何,我们语文教师都要全面提高我们的作文教学水平,培养我们学生良好的写作能力,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析论文

新教育倡导者曾经对理想的智育进行过比较丰富而又准确的诠释,其中有一条是这样说的:“理想的智育,应该具有开放性,注重实践性,与生活相联系,与社会相沟通,使学生关注窗外的世界,校外的天空。”这样的诠释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语文课程实践性很强,我们的语文教学则应当认真思考广泛而又普遍的实践性问题。

以往的语文教学我们也比较重视学生实践,但学生的实践时空还显得不够理想,这就从一定意义上说明,小学生很难形成语文阅读的创新创造能力。依据教授所阐明的原则,小学生阅读实践必须追求开放性,开放的内容可以是我们学生的生活,也可以是社会,还可以是学生学习生活之外的所有内容。

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开放性实践,我们往往会有比较片面的理解。首先是担心浪费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其次是担心学生会走向不正之途。譬如学生现在大部分都能够用qq来聊天,我们的教师和家长一般都是禁止的,但往往又不能禁止得了,小学生还是偷偷摸摸地聊着。那怎么办?我们身边的许多教师都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如何利用qq让小学生“聊”与语文学习有关的“天”,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笔者感到其发展和创新意义还是比较明显的,譬如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上网搜寻资料,提高学生的前置性学习效果;让学生把自己的阅读感悟和同伴进行网上交流,获取互动效果。现在我们则可以做出这样的猜想:如果我们能够让孩子多进行电子作文,学生之间利用信箱进行文稿交流,相互之间进行评点,肯定能够获取更为广泛而又深刻的实践效应。学生完全可以博采众长,进而发展自己的智慧。

二、让小学生走向智慧需要学生创新探究。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在我们的一些老师尤其是我们的家长中仍然看重学生的分数,这也难怪,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还是要靠分数衡量学习效果。但对于我们每个教师而言,应当认真关注的不是结果——学生的分数,而应当是学生争取高分的过程——手段和途径。当下语文阅读教学叫得最响的应当是学生的创新探究。

所以,我们必须努力形成这样的思想:、使教学活动走出分数的误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使学生成为人类文明之火的传薪者。”要想真正意义上让我们的小学生能够在未来将中华民族的文明之火理想地传承下去并能够有所发展,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则必须努力起步开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

小学语文的每篇课文,都堪称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典范,譬如六年级上册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记述古代人物的课文《负荆请罪》,有记述现代人物的课文《最后的姿势》《钱学森》等,有体现当代思想观念的课文《学与问》,也有生动地赞美动物的课文《麋鹿》,有的课文还热情的讴歌了人间的亲情,如《船长》,诸如此类的篇目,如果让我们小学生进行创新探究,那么小学生的智慧则将更为丰富起来。譬如让学生探究《最后的姿势》,笔者就注意让学生紧扣“最后的姿势”品读语言文字,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达成这样的教学目的,必须让学生创造性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必须让学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要让学生抓住“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这句话进行挖掘,使学生能够将文题中“最后”的内容变得丰富起来:爱的姿势、责任的姿势、英雄的姿势、师德的姿势、千秋的姿势。

三、结语。

总之,语文教学是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学,语文学科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实现学生创新创造力的必然途径。学生创造力的体现离不开学习智慧的生成,生成学生课堂学习智慧是我们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课题。

小学语文多样化教学探析论文

摘要:教师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率,而教材是学生学习的第一手资料,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教学内容因循守旧和教学形式的单一化,在创新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注意遵循课程教学标准对语文学科的要求,不能形式化教学。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综合多方面的要求,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小学语文课堂展现出丰富多彩的多样化风采。

小学语文课堂多样化教学分析研究显示,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我们不可以将教学模式生搬硬套的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虽然教学模式多样化的课堂更具有热闹的教学氛围,但是过多的热闹往往会使得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因此,要想使得多样化的教学取得更多的成效,就需要教师正确认识课堂多样化教学研究,不仅做到观念上的更新还要将教学模式的创新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从学生的学习角度组织教学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水平以及学习能力,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制定出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帮助学生的更好地接受语文知识,养成勤思好问的好习惯。与此同时,教师设计的教学计划要具有自己的特色,使其既能够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还能使学生对其产生信任和喜爱。

一、创设趣味化的教学情境导入教学。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习惯接受教师讲课学生听课记笔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下的教师虽然免去经常备课的麻烦,但是学生在按部就班的学习环境下很难对语文课堂教学产生热情,即使学习很刻苦的学生也不能时刻保持高度的学习注意力,更何况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因此教师在课堂引入环节不能嫌麻烦,要善于使用多样化的趣味导入法进行激趣导入新课,为学生成功进入学习的状态打好坚实的台阶。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从那几个方面激趣引入新课呢?首先,教师要善于挖掘隐含于教材中的趣味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导入新课,例如,《尊严》的教学时,教师首先播放逃难的人们日夜奔波、饥肠辘辘的片段,然后采用疑问导入法提问:你看到这个片段有什么感受?假如你是这群人中的一员,如果有人将食物送给你,你会怎样做?引起学生的主动思考,在学生的思考中给予适当的提示,在学生的回答互动中成功地引入新课;同时,教师可以合理的利用教室的多媒体设备,展示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或者音频资料,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抓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使学生在感官刺激中快乐的学习语文知识。其次,利用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适当的组织游戏导入新课的方法进行教学,游戏是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之一,既能够满足学生爱玩的心理,又能够使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产生兴趣,游戏讲授新课在语文课堂上的表现很多种形式,例如《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教学过程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就是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环节中扮演各种角色,使学生置身于作者设置的情境中,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帮助学生更有效的理解课文,活跃课堂气氛。

二、构建丰富多彩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学习兴趣的获取是学生爱上语文教学科目的前提条件,也是教师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关键一步,因此,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进行创新和改革,应该注意抓住学生的兴趣所在,正确引导学生获得学习语文的兴趣。其一,组织语文学习竞赛,在竞争中使学生体验挑战和胜利带来的乐趣和激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这也为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使他们的思维变得活跃,语文学习劲头十足。这些竞赛包含多种项目,例如阅读竞赛,朗诵竞赛,通过竞赛设置既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又使得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其二,小学生课堂演讲活动。课堂演讲不属于竞赛机制,但是却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生活技能。而默写和填空比赛则能够帮助学生找到快速记忆和延时记忆的方法,获得更多的语文学习技巧。

三、规范笔记记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得好成绩的保障,“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说的就是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如果能够养成勤记笔记的好习惯,学生就能够在繁多零碎的语文知识中找到学习的主要脉络,整理出适合自己复习和回忆的重要复习材料,这在学习语文中是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方法。首先,写作在于素材的积累,这些素材可以来源于生活实际也可以来源于阅读,督促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美文摘抄本,将课文中和自己的课外阅读中遇到的好的素材记录下来,每天上课之前请同学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能够帮助学生建立随时积累好文章的习惯。其次,建议学生将自己平时生活中对自己有感触的“小事”记录下来,形成属于自己的随笔小册子。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多样化教学,有助于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帮助教师建立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王小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手段多样化研究[j].成功(教育),(04).

[2]王学海.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j].吉林教育.(10).

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析论文

摘要:小学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不仅要重视教学质量,更要重视学生的个性与智慧发展。而教学实践智慧发展方法的提出,有利于改善传统小学教学的不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智慧,促进其个性发展。因此,在介绍教学实践智慧发展的基础上,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促进语文教学朝着智慧化方向发展。

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大多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语文教学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等内容,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与智慧的培养。因此,在教育改革下,小学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智慧发展活动,提高语文教学的素养与教学质量,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智慧发展。

一、教学实践智慧发展的基本阐述。

1.教学实践智慧发展的基本概念当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教学实践制度的完善。一般来讲,教学实践智慧指的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把握课堂的教学情境,善于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使学生融入情景当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管理。其中,要最大化地发挥教学实践智慧的效用,需要教师、学生与具体的课堂情境等多种因素共同配合。

2.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智慧的独特之处一方面,语文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语言学科,在人的交往沟通上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另一方面,语文有着极大的魅力,蕴含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包含着人性的真善美,人文性就是它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实践智慧应用是不同于其他学科,具有自己独特之处。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智慧的实践,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素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学会积累,学会反思,最终又应用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并不断地发展循环。这对语文教师来说,需要提高自身的综合水平,提高实践、智慧、情感、知识等多方面的素养,并在这些素养共同结合的作用下,不断地自我反思与思考,进而利用教学情境,提升语文教学成果。

1.缺乏灵活性,照本宣科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从表面上来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往深层次说,语文教学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但是,就目前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还处于表层,过度重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照本宣科,抑制了学生想象力与个性发展。例如,在小学一年级学习《弯弯的月亮》这篇课文的时候,课本的原文是“弯弯的月亮小小的船”这句话,按照原文的解读是弯弯的月亮像一艘小小的船。但当有的学生觉得弯弯的月亮像镰刀,教师就觉得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应该严格按照书本上的知识来认识。可见,教师过度地照本宣科,缺乏灵活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压抑学生的天性与想象力。

2.教学空洞,缺乏震撼力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引导学生融入课文情境,深刻感受文章故事,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感受课文的震撼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是过于单一,导致教学空洞,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

1.积累经验,提升实践能力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智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积累,在一定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反思,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例如,在小学语文课堂上,难免会遇到一些课堂突发事项,如窗外突然电闪雷鸣,狂风大作;走廊有人讲话,学生心不在焉等。这时,教师要想处理好这些事项,就需要通过自身的认知与智慧,发挥智慧教学的作用,将学生的注意力重新转换到课堂上,化不利因素为积极因素,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做好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对教师来说,每一堂课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充满不确定因素,因此,教师也无法保证每一次课堂教学都能获得最好的成效。但是,教师可以通过不断地反思发现自身的不足,及时改进,拓展自己的知识范围,提高自身素养,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教学智慧,进而获得最大化的教学成果。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日记、教学随笔、教学后记等几种形式进行反思,通过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改革下,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都要有所改变与创新,要拓宽知识面,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从而提升教学实践智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田汝宝.谈小学语文教师素质的提高[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4).

[2]王秀兰.谈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扮演的角色[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

[3]任旭东.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三种意识[j].中小学教师培训,(1).

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析论文

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一种发展趋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将图片、语言、声音、视频等融入到教学情境的设置中,可以更加形象逼真的展现教学情境。同时,教师要更加注重自身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渗透在心理和思想教育等各个方面。因此教师要彰显自己的人格魅力,传递给学生更多的积极影响。用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来激活学习者的思维能力。比如:在小学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恐龙》这篇课文中,我们就可以用到多媒体技术,其中里边有一段话: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梁龙的身体很长,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走起路来,好像是一架移动的吊桥。剑龙的背上插着两排三角形的剑板,尾巴上还有四支利剑一样的尾刺。三角龙的脸上有三只大角,一只长在鼻子上方,另外两只长在眼睛上方,每只角都有一米长。在这段话中,因为我们没有见过恐龙,所以当听到的时候,就会对恐龙特别感兴趣。所以我们就可以用到多媒体,在网上查阅这几类恐龙的照片还有它们的声音,并制成视频,这样为学生们潜移默化的营造一种课堂情境,让同学们印象更加深刻,学到更多的知识。

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观下,学生处于劣势群体,几乎没有任何发言权,如果有,那也只是为了附和教师的意见,以及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的非本我的回答。所以教师不应成为束缚学生思想的牢笼,学生的思想应该得到解放。教师应该积极的开展第二课堂,将生活与课堂教学相互联系。通过创设情境、对话,和学生们达成共识。学生的学习过程绝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中听老师讲述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课本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和感受这个过程。在课堂教学之外,设置语文学习兴趣小组,让学生们自由发挥,各抒己见。定期组织学生作文竞赛,演讲比赛等等。比如:我们学到的《美丽的南沙群岛》这篇课文其中有一段:南沙也是个迷人的世界。天是一片蓝玉,海是一块翡翠。远望水天相连,翡翠和蓝玉合璧,蔚为壮观。俯看清澈明亮的海水,龙虾、燕鱼、海龟五彩缤纷,令人心旷神怡。碧波浩渺的南沙海域,连浪涛都是美的,每一个浪头都托起洁白的浪花,一团团,一簇簇,仿佛是欢迎的人群在挥舞着花束。这一段话主要以抒情为主,还有一些叠词,如“一团团”、“一簇簇”等。在朗读的时候特别容易在脑海中产生一种场景,从而深情的朗读出来。所以这一段话就特别适合同学们进行朗读比赛。在语文兴趣小组中,我们可以讨论各种各样的问题,对课堂听不懂的问题可以同学之间相互讲解,各抒己见。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们的互相合作,互相聆听的能力。第二课堂的开展,能够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这种形式也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能够促使他们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们在课堂中把自己当作主角,或许只有这样同学们才会更愿意去学。

三、语言艺术融入课堂情境。

课堂情境可以通过不同方式来创设,影响课堂情境的因素也不是单一的。图片、音乐、视频以及现代多媒体技术都可以通过合理的运用,来实现教学课堂情境的营造。此外,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还不够,这时就需要教师发挥语言的魅力。比如在对《荷花》这篇课文进行讲解的时候,里面有一段话: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这段话中出现了很多动词,描写的十分生动。所以,作为教师给同学们朗读课文的时候,就应该有感情的去朗读,将作者描写的美景,通过语言的艺术表现出来,让学生们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言变化,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体会文中描绘的具体内容。也可以把这种思想灌输给同学们,教会学生在自己朗读文章时,也把自己的语文艺术加进去。霍姆林斯基曾经对语文教育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解释,他认为教育不仅是语言和书,而是活生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基于他的观点,语文就其本质而言,是与人的生命体紧密相连的。因此语文的教育不应该是死板的,语文课堂也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小学语文应该注重情境教学,合理的情境教学形式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同时也能体现出我们的教学方式更趋人性化,从而帮助学生得到身心全面发展。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并愉快的进行教学。教师应该熟悉情境教育的教学模式,熟练而恰当地运用各种情境创设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改变原有的知识传授体系,为课程实践参与者赋权,让课程的意义得以被分享。

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析论文

新课标第一部分课程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下有这样一段话:“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同志也告诫教育工作者说:“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加他们的社会经验,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新课程标准》。

二、语文实践活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恩格斯说过“从事实践活动是能力发展的基本途径”。语文实践活动提供的舞台要比语文课堂空间广阔的多,失败的经验与成功的经验,尝试的机会和探索的机会要丰富的多。它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1、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无论是采取个人活动还是小组活动的形式,在活动中每个人都必须承担一定的任务,为了履行责任,必须要依靠自己的头脑和身体,自主地思考和行动。例如我校学生在学习完《花的话》后进行的语文实践活动“与鲜花零距离对话”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查找鲜花的种类、地域特征、季节特征、鲜花的培育知识、统计各种数据、设计表格、记录花期、向全班宣讲等,小组成员全体参与了实践活动。

2、人际交往能力。

活动以小组或集体的形式进行,人际交往的机会要比课堂上充分,即使是个人活动,也需要学生不断同他人进行交流,这些交往是多方面的又是多层次的,学生在其中可以学习如何与他人进行思想交流,例如接受别人意见、坚持自己观点、吸收他人思想中合理成分以修正自己的思想,学习与人合作;如请人帮助、给人帮助、相互帮助与共同合作等,如学生在“与鲜花零距离对话”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采访学校领导和咨询生物教师,探讨校园绿化、美化工作,就是“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的最好锻炼。

3、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一个人在把自己的思想用语言表达出来之前,还没有把它潜在的学习变为可同自己或别人交流的思维活动。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向全班同学宣讲自己的或本组的学习成果,就使自己的思维活动得到发展,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

4、领导与被领导的能力。

每个学生都可以获得作为领导的经历和体验,可以获得被领导的经历和体验。这种体验和经历的相互补充,将会使学生受益匪浅,使其能力都得到提高。班中有班长、组长、班委等干部,他们是班级的领导。但是当他们在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中,他们就有可能成为被领导者,去执行某一学习任务,完成某一学习环节。组织领导是一种能力,同样被领导也是一种合作能力的体现。

[4]。

5、搜集和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

语文实践活动是新课程中的一个高频词,它更开放更多元,学生进行语文实践几乎没有或很少现成的资料,所需数据、道理、事例,都要靠学生自己去寻找、查阅、选择、摘录、分析,然后进行整合。这种能力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极为有利。例如学生学完《月亮上的足迹》进行“探索月球的奥秘”的语文实践活动时,他们所需的数据、事例都要靠学生自己去寻找、查阅、选择、摘录、分析,然后整合完成自己小组的学习报告。

三、语文实践活动对教师的要求。

1、语文实践活动是一个经常探索的过程。

语文实践活动的题目是开放性的,在教材上和课程标准中目前还没有现成的模式与评价标准。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任务的完成、学习成果的展示,都要靠学生自己的努力才能达到。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顾问、指导者,而不是操作者。学生可能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的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探索是在课堂上很少见的。教师不要事先准备出答案或模式,导致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我们教师更应该关注“过程与方法”这个维度。

2、语文实践活动是一个反复尝试的过程。

与课堂教学不同的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有一个共同的课本作参照,学起来很少走弯路,很容易达到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而语文实践活动却不同,科学真理、正确结论要靠学生自己去获得,因此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为进行反复的尝试。语文实践活动不仅允许学生走弯路,允许犯错误,而且必定要走弯路,必定要犯错误,学生只有经过一次次的失败才能得到成功。

3、语文实践活动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语文实践活动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包括提出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途径、完成任务的方法、都不要设置框框,学生可以充分自主、充分自由的开动脑筋,大胆想象,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但是它同人类的一般实践活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它仍然不是以客观世界的改变为目的,最终目标在于学生的发展,就如学生对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的调查,不可能解决中国的人口问题,对学校绿化、美化的设计,也并非承担学校的绿化任务,这种语文实践活动主要是一种体验性的活动。

4、保证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

不要是个别、零散的片断,要让学生经历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全部过程,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能从容地进行实践,比如一个活动可以分准备、实施、综合、结题等几个阶段进行,也只有这样,实践与认识之间的多次转换才能真正成为可能,学生才能拥有自己独特的体验,真正形成自己的观点、产生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看法。

1、体验学习。

“体验学习”是一种基于学习者自身的活动体验,获得感性认识的学习过程。“体验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学校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体验学习”的特点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1).体验是对某些具体事物或情境的体验。

2).体验不是仅仅停留在活动的.过程中,它必须伴随着某种活动结果。

3).在体验的背后,往往有某种模仿榜样,从某种意义上说,“体验学习活动”是社会生活中各种活动的模拟活动,它不限于在教室中进行,而更多地是在教室以外的空间进行。

4).体验学习的种类多种多样,体验大体可以分为直接(实际)体验和模拟体验两类。

5).体验学习的重要价值不在于通过学会某种操作方式,获得某种技能,而在于每一个人在活动中获得的对于现实的真实感受,这种内心体验是形成认识、转化为行为的原动力。

[4]。

2、探索学习。

探索学习是一种狭义的体验学习,一般主要指学科领域内的探索性活动。这种学习重要的不是学习和记忆科学的结论,而是探讨和把握获得科学结果的方法和过程,因此:

1).探索学习是从抽象的科学结论和知识的接受转向通过具体的探讨,获得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而不是以获得或证实某个结果为目的的。

2).探索学习的本质在于探索,而不是某个固定过程、方式的重复和再现。探索即伴随着失败,因此探索学习也是体验失败的学习。最终结果的有无,正确与否,不是评价活动是否成功的依据。

3).探索学习包括发现问题、设立假说、收集资料、处理信息。活动主要是在教室外进行;这样的活动对于学生的探索能力、研究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对于养成科学的研究习惯,形成热爱和尊重科学的态度,是非常宝贵的机会。

3、解决问题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使学生直接面临实际问题,以学习和研究某个问题为中心的活动方式。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和学习主要可应用这一方法。

1).解决问题学习,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寻求解决或解释某个具体的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综合地、关联地、切合实际地分析和思考问题,掌握一般方法,形成关心社会的态度和参加社会活动的行为方式。例如学生对垃圾与我们的生活环境的调查活动就是如此。

2).解决问题学习不是按照某种固有的体系、顺序、接受和记忆知识的学习,而是针对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或事实,通过提出问题、采用查找资料、访问调查、自行探讨解决和解释问题的方式和途径进行的活动。

3).解决问题学习的基础是每个人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个人的生活经历及体验的多样性即构成了对于问题分析的角度和所寻求的解决方式的不同。

4).解决问题学习是从社会事物和问题出发的学习,中心是人的行为和人际关系,以小组协同、合作学习为主的组织方式构成了实际的社会技能的学习。

5).在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学习中,如:垃圾与环境保护、地方文化与语文、广告中的错别字等,伦理的、道德的、对社会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判断必然贯彻始终。对社会某个地区人们具有突出意义的自然和社会问题,或者是人类共同关心的面临的重大问题,都采用专题调查的形式,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获得直接经验,可以极大的扩大学生的知识量。而且,大量的亲身感受,对于学生态度的养成具有突出的作用。

4、综合性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语文学科与学生生活,语文学科与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性的发展。

1).综合性学习过程就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过程,它把传统的语文四种能力杂糅在一起交错进行的,在这种综合性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符合语文教育规律。

2).综合性学习力求贯彻“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教育理念。

3).综合性学习要体现开放性原则,注重内容的延伸与学科之间的渗透、沟通。

4).综合性学习在内容的安排上有较大的伸缩余地。

语文实践活动的成果是完成报告、论文、演讲……为形式的作品。尽管完成这些任务所涉及的事物和所需要的知识绝大多数是在人类历史上已知知识经验的范畴之内,但是却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获得,他们要直接与活动对象接触、打交道,要自己寻找、发现结论,要自己动手去设计、创作……通向最终结果的道路要靠自己一步步地走过,在这样的过程中丰富知识、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提高智慧。学生的活动是内外部活动相互交*的,学生心理内部活动的情感、意志、兴趣、想象、创造等成分是经常参与的。这样的学习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所以将评价、总结学生实践活动的标准局限在“作品”上,就完全背离了语文实践活动的特征和目的。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所体验、感受、经历、收获的一切,应该是我们所关注的。但是,成果也是重要的一种评价内容。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人或一个小组的成果是较差的,或者是失败的,但过程对他们却是成功的,锻炼了能力、积累了经验、增长了见识,因而教师要认真对学生加以观察。也可能有的个人或小组的成果非常精彩,但他们的收获未必最大。所以教师要注意:

[4]。

1).教师有责任发现失败的原因,特别是在结果与收获不一致时,要帮助学生总结收获。例如学生在进行“探索月球的奥秘”语文实践活动中,就有可能失败,这时教师就要帮助学生了解失败的原因。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使知识得到巩固。

2).活动的目的是学生各方面的锻炼,主要收获是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的提高与发展。直接具体的成果固然重要,但教师在总结时一定要突出这种思想。

3).通过评价落实对于过程的重视。

语文实践活动的评价不仅是最终成果的评价,也要对学生语文实践活动全过程进行评价,在语文实践活动总结性评价时,要包括活动过程中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情况的互评,并将此作为评定的依据。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个人总结。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对于语文实践活动的成果,不存在绝对化的规格和标准,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原则,由此学生搜集资料的渠道、解决问题的假设、完成任务的方法、具体方案的设计、报告体例、作品的风格特色都有相当大的变通余地。也就是说,学生与众不同的思考、最终作品的独特风格、解决问题的奇特方式、设计方案的大胆创新等等,应该给予高分。

“生活处处有语文”,利用语文实践这一契机,使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然后将语文运用回生活中去,这也就达到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最根本目标。因此,语文实践活动对语文教师提出挑战,呼唤综合型教师、创新型教师,即自觉更新知识结构,逐步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对课程的整合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这样,教师和学生就可以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一起“享受语文,快乐语文”,一起成长。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范文

(一)实施情境教学,在感受快乐中获得知识。

实施情境教学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课文所表现的情境借助多媒体或者是表演的形式表现出来,给学生一种真实感与真切感,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材中所讲内容的真实性。例如,运用多媒体,把声像以及图片还有影像给学生直观表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真实的情境。这样才会使得教师在课堂中所讲的内容更加具有说服力,并且在这种轻松、快乐的知识氛围中获得知识。例如,我在讲解《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我会把桂林的山水美景以及人们泛舟游漓江的画面,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出来,还有船夫在漓江上唱的歌声也用音乐表现出来,这样学生就会感受到漓江以及桂林的美景。之后,我会引导学生畅想置身在桂林山水中的情境,然后顺势为学生解读像“危峰兀立”或者是“拔地而起”这样的不常见的词语,逐步引导学生领悟桂林山水的美景,启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体会到其实语文就在生活之中,这样学生就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获得语文知识。

(二)实施欣赏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阅读是小学语文中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小学语文课堂改革中实施愉快教育,还应该实施欣赏阅读,在欣赏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实施欣赏阅读,就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加强引导,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课文,在阅读的时候更应该注重从多个方面去欣赏与品读,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并且在欣赏阅读的过程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我的“自白”书》的时候,我会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唤起学生的共鸣与学生的情感。并且我会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去表达自己对这篇阅读的感悟,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而且我还会指导学生从作者的角度,以及自白内容的角度去欣赏这一篇阅读,各抒己见,达到活跃课堂的气氛。这样,学生就会在欣赏的过程中,对阅读产生兴趣。

(三)运用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融入到课堂中。

在小学语文中实施愉快教育,还应该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融入到课堂中。运用各种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的原因是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着主动的学习者,让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快乐地学习知识,快乐地成长。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或者是小组表演的方式,还可以运用师生角色互换的形式来进行小学语文教育。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地、主动地投入到语文课堂中来。例如,我在讲解《小猫种鱼》的时候,会让一些学生运用自己的话把课文变成故事讲给大家听,并说出对这篇文章的感受。或者是通过小组表演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更多的学生融入到课堂中来,把死板的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快乐,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并成长。

二、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愉快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思想的转变,也是一种教学手段的转变。运用这种教育方式,能够抵抗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厌倦情绪,还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此外,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能够愉快地成长与生活。文章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改革中实施愉快教育,能够把枯燥的学习变为愉快的学习,学生在这种情感教育中感受到快乐,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析论文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在结束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之后,必须加深对新课标基本理念的学习深度,并将所思所得进一步运用到自身的教学实践过程中。

关键词:新课改;学生个体;实践运用;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新课标是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正常组织、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先进理论基础,对于教育工作者优化教育效果、提升教育质量起着非常积极的促进及保障作用。笔者在对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进行了一番学习与研究之后,认为小学语文教学要想进一步保证高效率、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对新课标所提倡的基本教育教学理念进行很好的落实与践行。

一、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语文主观学习需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体,而不同的学生之间因为个体差异这一原因又致使他们具备不尽相同的主观学习需求,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这一主观学习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不能继续以往传统教育背景下的“一刀切”教育形式(不管学生的学习基础,对待所有学生采用完全统一的教育方式方法),因为这不仅不利于满足不同学生主体略有差异的主观个体学习需求,长此以往,还将使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得不到充分的保护与维持,可谓是弊端重重。正确的做法是应当在深入了解全班学生语文学习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具体做到面向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学生采取既有相同又有差别的语文教学策略。如,语文学习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在实现对基本语文知识点的深刻认识与理解时尚存在着较大的难度,更谈不上实现对较高水平、较高难度语文内容的进一步扩展性认知了。因此,在针对这部分学生展开教学时,应当适当降低对他们的要求,仅仅要求他们掌握最基本的语文知识内容即可。这样一来,便不会加大该部分学生群体的学习压力与精神负担,可较好地维持与保护他们对于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而语文学习基础较扎实的学生,通常并不仅仅满足于只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这一层次,他们自身有着更高的语文学习预期目标与需求,为此,语文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就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适当提升对他们语文学习的要求,在要求他们掌握基本语文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增添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语文学习要求,这样一来,就能在满足他们较高水平主观语文学习需求的同时,使得他们的语文素养及相关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与显著发展。

二、语文教学应当致力于发展学生的语文实践运用能力。

语文作为一门母语教育课程,其学习资源广泛存在于学生现实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较强的实践性学科特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是直接言明:“小学语文知识的学习不应当仅仅局限为教师课堂教学这一渠道,更应当适当将教学阵地转移、扩展到学生广泛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新课标的这一理念除了扩宽学生的语文学习渠道之外,同时,还向我们基层教育工作者做出了如下指示,即不能仅仅满足于语文理论知识点的学习,还应当结合广泛的现实生活资源,促进学生语文实践运用能力的锻炼与发展。如,针对当前广告用语错用汉字的这一突出现象,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各自生活中所遇到的广告错用汉字实例进行深入探索、总结与归纳,并以此为基础对其进行一一的订正及修改。这样一来,除了使学生正确认识到所学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之外,更使得他们借助这一实践过程着重锻炼及发展了自身的语文实践运用能力,在加深主观印象的同时大大避免了学习、生活中再错用的尴尬状况,确保了良好语文教学效果的切实获得。

三、语文教学应当适当嵌入德育教育的渗透内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较强人文性特征的学习科目,其教学要求不能仅仅满足于教会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还应当充分挖掘学科中所蕴含的丰富人文教育资源,灵活而巧妙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道德素质等的渗透。对此,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展开日常教育活动时,就必须从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出发,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制订具体的德育渗透策略。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整理有关当前地球受到严重污染的信息以及具体有效的应对策略等,这样一来就能使得学生在该调查过程中明白“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从而将环境保护这一道德素质教育内容渗透到实处。不同的语文学习内容,包含有不同的德育教育资源,这就需要教师从实际出发,组织、安排不同的德育教育渗透策略。综上所述,新课标使得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变得日渐丰富多彩,且有效率,对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结束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之后,必须加深对新课标基本理念的学习深度,并将所思所得进一步运用到自身的实践教学过程之中。这样才能在推动新课标理念与小学语文教育进一步完美融合的同时,真正为学生语文素养及综合素质的显著提升做好充分的前提和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何红.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学周刊c版,.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范文

有一个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离不开师生之间真诚的信任和理解关系,需要有一种安全和谐的课堂氛围。众所周知,环境往往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和品德思想。在安全、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才敢于将真实的自己表现出来,积极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从而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充分展示出来。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语文老师要清楚了解一个事实,那就是学生才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一切的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进行。即使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是最完美的,都并不能说明自己的教学是成功的。要想衡量一个课堂教学成功与否,不在于老师教的怎么样,而是看学生掌握和吸收了多少知识,思维是否得到了训练,综合素质是否得到提高。因此,小学语文老师要想在语文教育活动中进行人文理念的培养,必须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语文老师一定要营造一个友爱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身心在这个氛围活中获得健康成长。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看到有些学生性格内向腼腆,缺乏自信心,上课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声音非常小,有些学生不会回答问题甚至连“我不知道”都不敢说,就站在那儿默不作声,甚至还会颤抖和局促不安。对于这种情况,语文老师不能大声呵斥,也不能批评指责,要一直使用鼓励的话激励学生,比如“老师相信你一定可以的”,引导学生逐渐提高音量。当学生实在不会解答的时候,语文老师要给予适当的暗示和指导,让学生一步步找到答案,通过这种方式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二、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中一门基础性的语言学科,从某个程度上说,语文也是一门艺术性的学科。其中的艺术性表现在多个方面,比如文章的语言方面、作者的情感方面等。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语文在人文理念培养方面有着无可取代的独特优势。小学语文老师要善于抓住这个优势和特点,融入人文理念,在此基础上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除此之外,语文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些社会热点信息,以此引导学生思考,还可以让学生借助如今发达的网络信息技术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以此达到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情怀的目的。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相关内容的时候,语文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讲述桂林山水的视频,同时配上优美的.音乐,对学生的情操进行陶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文素养。又如,在教学“小音乐家杨科”相关内容的时候,语文老师可以让学生课下收集相关的资料,引导学生了解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就社会的压迫和新社会的法制力量,以此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而达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三、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小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浅,知识面狭窄,但是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小学语文老师与小学生接触的非常多,其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深远的影响。小学语文老师要对此加以重视,要想在教育活动中有效培养人文理念,必须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将自身的示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榜样具有感染和教育的作用,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小学语文老师具备的人文精神一般表现在思维模式、性格、心理、情感、道德、思想等各个方面,老师在这些方表现出来的修养和气质对小学生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更是学生人格完善和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小学语文老师要对此加以重视,在平时要博览群书,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对待学生要有耐心,学会包容他人,在教学工作中要一丝不苟,这些都会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综上所述,作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语文老师不仅要做好教书工作,还要做好育人工作,在教育过程中注重人文理念的培养。结合素质教育要求,不断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同时也要不断充实自己,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还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小秋.把人文理念融入语文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02).

[2]郭建春.基于“思源于惑”理论探讨小学语文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科教文汇(中旬刊),(08).

[3]刘凯.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07).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范文

现实课堂,为体现有效课堂教学向生活回归,往往创设不少情境,而我们没有意识到课堂本身就是生活。课堂必须真实,学生应成为课堂主人。一节课展示的不仅是教师的基本功和教学艺术,还应展示教师的教学理念和独特风格。那么如何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呢?现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1.把和谐师生关系带进课堂。

和谐师生关系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反之,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受到压抑。我教的一个四年级学生,因为好长一段时间都不按时上学,成绩下降。我找不到原因,恰好那天这个学生又迟到了。我正在上课,看见这孩子垂头丧气的走进教室。气不打一处来,声色俱厉的狠批了这孩子一顿。看到他的眼泪流了出来,我满以为自己的狠批起了作用,便让他坐下学习。没有想到整整一天,这孩子都抬不起头来,一直趴在课桌上,连课本都没有打开。课后,我反省自己,作为教师,应该心平气和的,用微笑的面容、爱抚的眼神、柔和的声音对待他们,增强亲和力,使自己的言行似涓涓清泉,注入学生的心田。学生才会把我当作知心的朋友,才会将心里的话讲给我听。明白了这个道理后,我改变了态度,耐心地与学生沟通,找到了学生成绩下降的原因,并给学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开心了,学习的劲头足了。我懂得了教师对同学们抱有期望,通过态度表情与行为等方式传给同学们,同学们受到鼓舞,更加信赖我们,给我们积极反馈。因此和谐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首要条件。

2.给孩子实践的机会。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难题,而作文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当我们提出一组精心设计的问题时,少数尖子撑局面,多数同学当听众。其主要原因是学习主体中,一部分是主动参与学习,另一部分是被动参与,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差,缺乏素材,缺乏写作欲望。针对这一情况,我巧妙地将自己所任教的另一门学科——科学,渗透进语文课堂教学。本来科学与语文是两门独立性很强的学科,但我却发现科学和语文作文可以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下是我在作文课中所创设的一个情景——科学课中的一个实验片断:

实验目的:检验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

实验器材:铁丝网、酒精灯、玻璃片、圆铁架、一块薄薄的瘦肉。

实验步骤:

把一片薄薄的瘦肉放在铁丝网上,用酒精灯流了。

手持玻璃片,平放在瘦肉上方;

观察玻璃片上出了什么?

闻瘦肉燃烧所发出的气味;

观察燃烧后,瘦肉变成的样子。

观察结论:

玻璃片下方出现的是小水珠;

闻到的焦臭味是一种叫蛋白质的物质燃烧时发出的;

燃烧后,瘦肉变成的灰色粉末是盐类。

实验结论:说明了食物中含有水、蛋白质、盐类等。整个实验过程,学生兴趣很浓,好奇心很强,仔细观察,并亲自实践参与,从中感受食物一次次的变化,并在我的指导下,得出实验结论。从孩子们的脸上,我看到了希望。马上将这次印象深刻的科学实验布置成作文题目,学生兴趣高涨,连平时最怕写作文的小明同学也一笔呵成。因此在作文教学中,针对记事的文章,如“我发现了……”、“记一件你难忘的事”、“记一次有趣的活动”等,我们就可以联系学生生活与学习实际,开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将实践的兴趣与经验,展开合理想象,用语言将实践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以及自己的`感想组织起来,再用文字记载下来,就是一篇篇生动具体的文章,真正起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并且在思想上教育也鼓励了学生积极去探索未知领域,无形中培养了孩子们动手、动脑、动口的实践能力,真可谓“一举三得”。

这样的教学,既让学生从生动的场景中学会了观察、感悟、回味,又体现了教与学的个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借用现代教学手段。

远程教育资源集声、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它以声音、色彩、光线、动画、图形运动相结合的方式,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将学生带入特定教学情境中,让学生凭借电教媒体所展示的具体形象去感受、体验抽象的概念,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现在我还深深的记得我那一次运用远程资源上课的情景,那是一次镇级教研活动,我上的是人教版六年级《地道战》这篇课文,由于孩子们从没见过真正的地道,对冀北的抗日历史也不了解。因此我在网上收集了影片《地道战》,并根据课文的内容剪接成几个片断。首先放影片展示日本侵略者在冀中平原进行“大扫荡”的情景并让生谈感受。学生情有所发,愤怒地说出侵略者就是强盗!激起了学生们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日本侵略者的强烈憎恨。接着展示冀中抗日群众智慧的结晶——地道。通过展示地道各部分的名称和所起的作用,学生们深深感受到劳动人民有着无穷无尽的智慧,地道设计周密,灵活多样,多么富有创造性啊!我问学生:“有着这样设计完美的地道,敌人一定想方设法来破坏,你们想知道冀中的抗日战士们是如何一次次将日本鬼子打败的吗?”通过影片《地道战》片断展示人民是如何防备敌人的破坏的:土和沙灭火、吊板防毒气、地道与枯井、暗沟连接防水。学生看得入了神,更深刻的认识到日本鬼子的凶残和中国人民的无穷无尽的智慧。当看到日本鬼子被打得丢盔弃甲,四处逃窜时。我和孩子们一起开心的笑了,内心充满了强烈的自豪感。这节课我上得十分轻松,同学们的兴致也十分的高昂。课后我深深地意识到合理地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会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还有很多。如设计合理精练的练习,加强课堂教学反思等。作为教师要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从被动学到主动学;从不懂到懂,从懂得少到懂得多,从不喜欢到喜欢,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得到提高与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析论文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影响,主题教学开始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运用主题教学,不仅将零散的教学活动实现了结合,而且在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上形成了完善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小学教学中,语文是最为基础的教学内容之一,因此,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对此,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从而满足新课改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小学教学中,语文主题教学是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出发点,并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传统文化等方面为主题,在此基础上构建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确定明确的主题。

就目前的小学语文主题教学来说,在对主题的设计上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成为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如果没有教学主题的引导,那么就会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没有方向,甚至还会造成学习内容之间的关联性不足。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先与学生进行沟通,找出学生在生活与精神方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选择好主题,这样才能保证主题教学具有针对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先对语文教材中的主题进行确定与选择。语文教材是经过众多学者与专家的研究所产生的,所以在主题教学实践中也体现出了教学目标。教师要先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明确作者的表达意图,这样才能提炼这一文章的主题。在确定完主题以后,教师就要对与之相关或是相近的文章进行收集,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性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资源,从而学习好这一知识。此外,在组织学生学习这一内容以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这样也就实现了对资源的吸收与获取,并可以在不同的文章中明确知识,从而使学生掌握好这一内容。

二、做好主题的切入工作。

教师确定教学中的主题以后,就需要做好时间的分配工作,而这也就成为教学中的开始阶段。因此,在实际中,教师需要采用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进入到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好相关知识,从而让学生学习好主题知识。在进行导入的过程中,教师要先分析好主题的类型,这样才能选择最适宜的导入方法,如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演示图画或是动画,甚至是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都可以将学生引入情境中。对于每一篇文章来说,其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元素,所以,教师在开展主题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生活的角度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学习的内容,从而快速地进入情境中。教师在成功将学生引入情境以后,就要做好主题的切入工作,这样也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相应的启发与感染,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如,学生在学习《颐和园》等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主题设计为“世界遗产分享”,同时在向学生讲解的过程中,组织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还实现了知识的共享。

三、感悟好主题。

对主题进行感悟是语文主题教学方式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且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根据主题的脉络充实学习的情节,同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素养。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选择比较典型的文章进行讲解,并让学生对其进行细细品读,以此感悟作者的写作思想。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引导,以此帮助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氛围中。

四、实现对主题的升华。

进行扩展实践是做好语文主题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真正走出教室,进行更好的实践。如,学生在学习完《桂林山水》一文以后,教师就可以设计“走进自然”的主题,并以此带领学生进行语文主题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深入到自然中,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自然的印象,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理解所学习的内容,这样也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主题教学可以保证教学内容更加活跃,同时也可以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性,这样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李蓓,林华.强化教师“公民教育意识”,探索课堂教学全面转型:小学语文“单元式主题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j].四川教育,(9):15-16.

[2]严军贤.4月25日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在线交流有感[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89.

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析论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并明确指出:“教育工作者应当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发掘乡土资源中所蕴含的丰富语文教学财富。”在经过了对新课标的深入学习与研究之后,笔者在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也进行了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同乡土资源的有效整合,充分证明了乡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对于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及质量的切实可实施性。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学习科目的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有利于为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汉字基础。识字教学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可是,纵观教学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小学生在识记汉字时采用的多是死记硬背的记忆方法,致使其很容易产生“汉字学习枯燥、乏味”的错误感觉,致使其识字学习兴趣大大下降、实际识字质量不容乐观。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认为将乡土资源运用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可以有效扭转上述不利现状。如,我们巫山当地自然条件良好,非常适合养蚕,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更是对一些著名的养蚕大户进行报道(像巫山新闻网所报道的——吴显富:七旬老人的“养蚕经”、巫山信息网所报道的——谌光银:养蚕如养儿一张1000元等),结合这一社会背景,笔者在教学“丝”这一汉字时,就向学生进行了如下的描述:“蚕会吐出像线一样弯弯曲曲的东西,养蚕人会将这些东西集中放到一起,就成了‘丝’……”在笔者的讲解下,学生们再联合平时生活中见到的蚕吐丝场景,就实现了对“丝”这一汉字的形象化记忆,在重新焕发其识字学习兴趣的同时显著优化了其识字教学效果。充分证明了乡土资源对于开展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活动的积极推动作用。

小学语文虽然是语文学科的奠基性内容,但是同样也包含了诸多人物形象鲜明、内涵主题丰富的经典篇章;而小学阶段学生由于年龄所限,视野范围较为狭窄,这就致使他们在某些教材篇章的理解上存在着较大的困难与挑战。因此,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将学生所熟悉的乡土资源巧妙融合到小学语文课文的讲解教学活动之中,以此为契机帮助学生实现对具体课文篇章主旨思想情感的深入把握与理解。

作文是小学生“谈之色变”的一项学习内容,在同小学生的交谈中,笔者经常会听到他们抱怨: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如何写。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还是小学生对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丰富创作素材“熟视无睹”,即缺乏一双“发现丰富写作素材的眼睛”。对此,笔者在自身的写作教学活动中就会有意识地将乡土资源中作为小学生作文写作的特色创作素材。如,在学习了《索溪峪的“野”》这篇课文之后,学生们大多数能对景观说明文“总—分—总”的写作模式形成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笔者就将我们巫山当地的著名旅游胜地——巫山小三峡当作学生景观说明文的写作话题,要求学生根据平时同家人一起前往巫山小三峡的游玩经历,对巫山小三峡的景物以“总—分—总”的说明文写作模式进行文章创作。此种形式的作文布置形式容纳了我们当地的特色旅游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激发起了学生们内心的强烈家乡自豪感,也使得其得以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总—分—总”的说明文创作活动之中。最后的作文质量也较之以往有了明显的提升,这表明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作文写作中的实践运用有利于调动小学生的作文写作兴趣,更有利于其写作水平与创作技能的切实提升与发展。总而言之,充分挖掘乡土资源中的语文教学资源符合新课改所倡导的“因地制宜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先进教育理念。对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积极对身边学生所熟悉的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与利用,相信,这对于提升小学语文实际教学质量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以上仅为笔者个人的粗鄙见解,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引发更多小学语文教学同仁的广泛关注与重视。若能如此,实乃笔者之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