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教学工作总结 > > 正文

情境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汇总20篇)

发表于2023-12-21 04:48:06 作者:QJ墨客

范文范本可以启发我们的创新思维,通过学习优秀范文的独特观点和表达方式,我们可以开阔自己的思维视野。在这里为大家推荐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打击乐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曾经奥尔夫认为:一切音乐的开始和基础便是节奏。

由此可见,在音乐学习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带领学生逐渐走入音乐王国。

其中,培养节奏感最简单的工具就是打击乐器。

一、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创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对于思维方式正处于自由和开放阶段的学生来讲,他们对新鲜事物具有较强的探索欲望,很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

因此,在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应用打击乐器,老师应该全面把握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的创作、爱表演和好动的个性特征来引导学生。

同时,还应该有效结合音乐课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

坚持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有限的课堂教学中。

在课堂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应该指导学生进行自主体验和尝试,让其能够真正体会到打击乐器学习所带来的快乐,进而对音乐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有效提高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指导学生进行即兴表演,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模拟乐器发出来的声音,对新歌曲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有效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应用打击乐器引导学生自主编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

其中,首先要求学生根据歌曲的风格特点选择合适打击乐器,更好的为歌曲伴奏。

除此之外,学生们还应该在所掌握的打击乐器的操作技能基础上,使用打击乐器自主编制一些具有特色的音乐节奏。

其中,学生们可以将这些创作出来的音乐节奏应用到歌曲伴奏中,或者应用到相关的音乐表演中。

因此,在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首先应该向学生们全面讲解打击乐器的所有种类和适用范围。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向学生展示多种打击乐器,让学生通过自主试音来了解每一种打击乐器的声响、材质和音色等;其次,应该让学生们了解更多音乐的风格、伴奏节拍、伴奏形式等各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在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之后,自主利用打击乐器编制喜爱的音乐节奏。

其中对于学生编制的音乐节奏,老师应尽量给予肯定的评价,通过正确引导学生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除此之外,老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加充足的机会,创造更加宽阔的平台,让学生将自己利用打击乐器创造的音乐节奏展示给班级其他学生,奖励和鼓励作品优秀的学生,以此激发学生的再次编创信心,真正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学生生活周围有很多场景都是创作音乐的良好素材,所以老师便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作音乐,并选择适当的乐器进行表演。

同时,还可以探究周围的音响效果,引导学生紧密联想音乐、创造音乐,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音乐学习氛围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打击乐器创造特定的场面,如:跑步比赛、上下课的情景等,让学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乐器,设计节奏,并同时要求学生进行合作表演;利用打击乐器表达某种情绪,如:恐惧,学生则可以选用架子鼓,充分运用不规则的节奏,真正提升演奏的效果。

笔者在曾经的教学中做过一个练习:先向学生讲一则小故事,然后让学生充分利用打击乐器将其韵味表现出来。

小故事的内容:在一天小朋友打乒乓的过程中,突然传来一阵枪声,紧跟着马蹄声逐渐由远及近,这时小朋友到处躲藏,随着马蹄声渐行渐远。

练习:让学生应用打击乐器表现上则故事的内容。

结果:学生们在大堆的乐器中选出木鱼、铃鼓等,几个人一起表演,其表演结果甚佳。

通过这样的教学环节,能够让学生在即兴表演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

三、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充当打击乐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当前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打击乐器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投身于音乐学习中。

但是,老师并不一定只使用正规的打击乐器进行教学,还可以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充当打击乐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引导学生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音乐学习中。

例如:在音乐创作教学中,一个玻璃酒瓶就能够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老师将玻璃瓶带上讲台,使用不同的敲打方法便能够传出不同的声响。

老师再将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量的水,让学生猜想会发出怎样的声音。

这样便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时,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密切关注周围生活中哪些资源还可以用作打击乐器,让学生们充分利用生活中可充当打击乐器的资源,制作自己喜爱的打击乐器和伴奏曲目。

这样便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从而确保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音乐学习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带领学生逐渐走入音乐王国。

其中,培养节奏感最简单的工具就是打击乐器。

在当前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打击乐器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投身于音乐学习中。

尤其是在新课程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打击乐器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价值逐渐被老师们发现和重视,有利于真正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2]韩晶.浅谈如何巧用打击乐器“击”活音乐课堂[j].音乐大观,,(02).

[3]蒋迎.巧用打击乐器,“击”活音乐课堂借助打击乐器培养低年级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实践研究[j].儿童音乐,,(01).

[4]石思.中学音乐课堂中打击乐器的体验策略研究[j].音乐时空,2015,(07).

打击乐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在当代音乐中,打击乐使用越来越多,地位也日渐提高。这也就意味着现代音乐对民族打击乐器编配的要求越来越高,针对民族打击乐的编配做以下论述。

一、民族打击乐器介绍。

中华民族打击乐器品种繁多,形制不一,一直未有公认的分类方式。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分类方法。

根据打击乐器形制:常见有分为鼓类、锣类、钹类、板类、钟类、石片类等。根据打击乐器发音方式:常见有分为体鸣类、膜鸣类等。根据打击乐器发音体的材质:常见有分为响铜类、响木类、响革类、响石类等。根据打击乐器是否有固定音高:分为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和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

这些分类方法都各有道理,但又不够全面,所以民族打击乐的分类至今仍在研究、总结和完善中。在这里采用根据发音体材质分类的方法介绍各种乐器。

响铜类:指所有用铜制作的打击乐器,包括大小钹、大小锣、云锣、碰铃、编钟等。

钹:也被称作“镲”,圆片式打击乐器。钹分为大钹、小钹、水钹、京钹等。大钹和水钹形体较大,发音低。其中水钹是因声音如同泼水而得名。小钹和京钹形体小,声音高而清亮。形体大的钹,演奏速度不可能很快,小钹速度尚可。

锣:锣是铜制的圆盘式打击乐器,它没有碗突,但有边。除了大小锣之外,民乐队还常用到云锣。云锣是有音高的打击乐器,二三十面锣挂在架子上,双手持槌演奏。

碰铃:也被称为“星”或“碰钟”,形状如同铃铛。演奏时相互碰撞发声,声音轻脆悦耳,极具穿透力。

编钟:编钟是中国古老的可变音打击乐器,由数枚或数十枚大小不同的钟挂在钟架上组合而成。每个钟敲击不同位置能够发出两个不同音高,这是它非常独特的地方。古代编钟不仅是乐器,还是代表身份地位的礼器,制作和装饰都极为精良华美。为了方便,现在演出用的编钟多是“简化版”。

响木类:指木质的打击乐器,包括梆子、木鱼、板等。

梆子:梆子由两根长短粗细均不同的木棒组成,长而细的是圆柱体木棒,略短而粗的是长方体木棒。梆子的声音清脆坚实,穿透力强。多在梆子腔戏曲中使用。

木鱼:木鱼早时是佛教的法器,现在已成为民族管弦乐队的必备打击乐器。不同大小的木鱼音高不同,根据常用调,可将其按照五声或七声音阶组合。

板:也叫“鼓板”、“拍板”“尺板”等,同样是硬质木料制作。传统说唱艺术中都是由演员自打自唱。京剧乐队也有板,由司鼓兼打。

响革类:指通过敲打绷紧的皮革发声的打击乐器,如大鼓、花盆鼓、排鼓、堂鼓、板鼓等。

大鼓:鼓身用椿木、桦木、杨木等常见木料制作,鼓面用水牛皮做成。形体很大,需持粗大的鼓槌演奏。演奏方法有单击、双击、闷击、滚奏等。敲击鼓面中心处音色低沉厚重,向边缘处敲击时,声音逐渐变高变紧。大鼓的力度范围大,动态范围也很大,渲染气氛是它的特长。

花盆鼓:也有称之为“缸鼓”的。花盆鼓声音低沉雄厚,比大鼓柔和。现在的花盆鼓多是可定音的,鼓框用金属制作,下面有踏板,可通过踏板调节鼓面张力改变音高。

排鼓:由中型堂鼓和腰鼓演化而来,将五至六个形状从大到小、声音由低到高的鼓排列起来,就成了现在的排鼓。排鼓有调音装置,范围可达四至五度。两侧用钢架支住鼓身中央,可通过转动变换上下鼓面。每只排鼓的上下鼓面相同,但内径不一,所以一只排鼓可以演奏两个不同的音高。

堂鼓:民间的堂鼓有很多种,它们大小不一,但形状相同。演奏方法有单击、双击、滚奏、闷击等,通过击打不同位置和力度变化来改变音色。堂鼓的力度变化很大,弱奏时音量很小,强奏时虽不浑厚,但精神饱满,声音穿透力强,是擅长振奋精神、渲染情绪的打击乐器。

板鼓:板鼓的鼓框用坚硬木料制成,一面蒙皮,所以也叫“单皮鼓”板鼓的鼓心和鼓边音高不同,用点签(用鼓签的头部点击鼓面)和满签(用鼓签平击鼓面)的音色不同,结合力度可打出多种变化。板鼓虽小,打好却不易。

响石类:指用石头或玉雕刻磨制的打击乐器,如编磬、石琴等。

编磬:是我国古老的石质打击乐器,由十六至三十六个不同音高的石片组成。

石琴:也是我国的石质打击乐器,形制如同西洋管弦乐队的铝板琴。石琴的历史和渊源尚无定论。

二、民族打击乐的编配。

我国民族打击乐器分类复杂,形制不一,演奏形式多样。长期以来,多以师徒间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并未形成统一的编制和标准。这里不对各种风格的民族打击乐做具体分析,只就一些常见的乐器使用方式做探讨性说明。

(一)音色对比。

打击乐器个性突出,主要表现为每件乐器都有独特的声音特点。为其编配时,应利用这些特点丰富乐曲表现力。在不需要乐队强奏时,应减少各类乐器同节奏或同强拍奏出。可试把不同乐器设定为不同“角色”,为它们安排好相互间“关系”,在这种环境下组织“角色”的“交流与冲突”。当然,这只是一种比喻。对无音高的打击乐器来说,由于只有节奏没有旋律,音色的对比就成为表现音乐内容的重要方式之一。即便是独奏,也要演奏出不同的音色变化,才能更加吸引听众的耳朵。

(二)节奏变化。

节奏是打击乐器的重要表现内容,反复是打击乐节奏的一大特点。打击乐的节奏多是有规律的反复,这种有规律反复也被叫做节奏型。不同音色的乐器,按照各自的节奏型交替演奏,形成呼与应、问与答的关系,这是打击乐常见的编配方式。这种反复地问答和呼应不宜长时间持续,可通过改变节奏型、或打破呼应关系使音乐色彩发生变化。现代音乐中,节奏变化的形式较丰富,不仅改变节奏型,还喜欢打破节拍强弱框架,改变重音位置,以达到混乱拍子的新鲜效果。

(三)力度对比。

力度的变化,是打击乐器表现音乐情绪变化的主要方式。打击乐独奏时,常用到最弱和最强之间的力度过渡,借以表现大的情绪反差或情景的渐变过程。不同的乐器交替演奏时,也可使用很大的力度反差,这儿的力度不是渐变,而是不同乐器间的力度对比。这类对比常会产生诙谐幽默的效果。

(四)打击乐的层次。

民族管弦乐队中,打击乐器的音响应该与其他类乐器保持一定的平衡。当乐队弱奏,或只有一件、几件丝竹类乐器演奏时,打击乐器一般只使用形体小、发音轻的木鱼、碰铃等乐器,做为旋律的映衬背景。随着乐队音量增大和乐器数目增多,逐渐再加入小锣、小钹等响铜类乐器。当到了乐队全奏或高潮部分,则加入大鼓、大锣、大钹等。这些虽不是定理,却是一般性的法则。音色、节奏、力度等变化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为打击乐配器时,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做出理想的效果。

近些年,民族器乐(特别是新民乐)在音乐舞台上的比重增大,除了独奏、民族管弦乐合奏等传统形式,民族乐器与电声、西洋管弦乐队甚至与电子舞曲的结合也日渐增多。传统而古老的民族打击乐器运用在现代音乐中,会有特别地音响效果。

参考文献:

[2]庞建军.浅议戏曲打击乐[j].黄河之声,,(13):43。

乐器教学在农村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巧妙地将音乐游戏融于音乐教学中,往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能力。

[关键词]音乐游戏论文。

音乐游戏是一种以培养学生音乐能力为目标的游戏活动,它将音乐和游戏有机结合起来,具有音乐性、娱乐性、趣味性和创造性等特点。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灵活巧妙地运用音乐游戏,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音乐体验,感受音乐的流动、旋律的起伏、音色的变化、节奏的跳跃,领会音乐的情感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

一、巧用音乐游戏,让学生乐在其“听”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巧借听觉游戏有效渗透音乐知识,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立足于教学实际,巧用音乐游戏,让学生乐在其“听”,从而强化学生的听觉,提升学生的听辨能力。

例如,教学《你听,什么敲响了》时,笔者设计“听辨音色”的游戏,深化学生对常见打击乐器的认识。笔者事先准备好一个大袋子,并在里面放一些常见的打击乐器,如铃鼓、木鱼、碰铃、双响筒等。然后,将学生的眼睛蒙上,笔者从中取出一种乐器进行敲打,学生听敲打声音猜乐器名称。又如,在识谱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听唱名”游戏。首先,从班上挑选七个不同身高的学生,让他们按高矮顺序排成一列,分别代表do、re、mi、fa、sol、la、si七个不同的唱名。然后,笔者弹奏唱名,当弹到某个唱名时,对应的学生向前跨一步,并做一个动作,再退回原位置,若学生未能及时回应,则该学生需要表演一个节目,方可继续游戏。这样通过音乐游戏进行听觉训练,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锻炼了学生的音准听辨能力。

二、巧用音乐游戏,让学生乐在其“奏”

节奏作为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是音乐中音的长短、强弱的组织形态,是音乐的骨骼和脉搏。儿童天生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教师巧用音乐游戏,开展节奏教学,既可以活跃音乐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加深化学生对节奏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出发,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学内容,巧设音乐游戏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理解、感受节奏,明确节奏的强弱变化,从而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增强学生的音乐感知,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进行节奏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长度,笔者借助“模仿秀”游戏,让学生通过模仿生活中的声音感受节奏变化,如撞钟时的“铛――铛――”,节拍器的.“哒、哒、哒、哒”,闹钟的“嘀嗒嘀嗒”,鞭炮声的“噼里啪啦”等。在这样的游戏中,学生逐渐掌握了相关知识,学习兴趣浓厚。

三、巧用音乐游戏,让学生乐在其“演”

“演”是音乐学习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方式。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爱玩、爱模仿、爱表演,教师可巧妙设计音乐游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游戏,让学生大胆表演,在玩中演,在演中学,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音乐体验和情感体验,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教学“1、2、3、4、5、6、7”这七个基本音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识别这些音符,笔者设计了“小猫钓鱼”游戏。首先,要求一位学生扮演“小猫”的角色,其他七位学生扮演“小鱼”,然后将“1、2、3、4、5、6、7”这七个基本音符分别贴在活泼可爱的“小鱼”身上,当“小猫”钓到“7鱼”时,身上贴有“7”的学生唱“si”;当“小猫”钓到“3鱼”时,身上贴有“3”的学生唱“mi”……如此反复,学生自然就能掌握音符。再如,教学《动物说话》时,笔者设计了“角色扮演”游戏:要求学生分别扮演小鸡、小鸭、小狗、小猫、小马等动物角色,模仿小动物们的声音,并学一学小动物们走路的样子,即兴表演。这样的游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表演和创造才能,展示了学生的个性风采。

总之,寓音乐游戏于音乐教学中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有效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运用音乐游戏,立足于教学实际,优选有效策略,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文档为doc格式。

打击乐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凡是通过敲击而发出声响的乐器都可以叫打击乐器。而小打击乐器就有三角铁、双响筒、铃鼓、木鱼、响板、梆子,等等。打击乐器是一个庞大的乐器家族,在音乐作品中都有特别重要的表现。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利用小打击乐器所做的节奏练习,对于学生来说是训练节奏感的最好工具。在三十年的教学工作中,我运用小打击乐器排练了好多的歌曲或乐曲,在培养学生音乐感、节奏感中,起到了特别好的作用。在歌曲《天路》中,切分音的节奏不好掌握,特别是连续的切分音,我就准备用铃鼓来完成这个内容。【铃鼓是用木质或金属材料做成圆状,一面蒙皮,在圆状的柜上开有小孔,装上小铜片。铃鼓的音色轻快明亮,穿透力很强,可以演奏表示许多复杂节奏及表演花样】。它也有很多的技巧,如摇、搓、抖。铃的声音要统一,这个统一就不好练习。要求声音要整齐,练得不好就是发散的声音。在切分音的中间音,要求发出长音,这样就要求铃鼓的抖音要均匀。在一个班级中,有节奏感不好的学生,我就让他们敲三角铁,一拍一下。【三角铁是用一根金属圆棍(实心),弯曲成等边三角形,留出一个角的接口处不闭合。演奏时,用一根细带将三角铁提起,另一只手用一根金属细棍敲击,奏出清亮的金属声】。三角铁在乐队中作为色彩乐器使用,为乐队增加兴奋的气氛,为乐队增添明亮的光彩。三角铁的技巧有连奏、声音的控制、单击。我在编配中,让三角铁敲第一拍。再利用梆子敲后一拍。梆子是由一根扁圆状的木棒(长约15―20公分,略粗),一根圆木棒(略细)组成。也有用一个挖空的长方形木盒、一个带圆头的木槌组成,敲击时发出清脆有力的音响。

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加上钢琴的伴奏,学生们觉得特别有意思。通过反复的练习,学生们的身体也出现了律动的感觉。为课堂增添了特别幸福的气氛。

手和脚的练习,练习的方法是,拍手和跺脚,音符在上面的拍手,音符在下面的跺脚。例如:

以上练习的节奏要稳定,拍手的时候不要太重,就像拍皮球一样,另外嘴、手、脚的节拍要协调一致。刚开始练习时,可能不太习惯,速度可以慢一点,等练好以后再加快。

下面我就讲几件小打击乐器的技巧练习:

三角铁的练习,它的演奏技巧一般有单击、滚奏及断音。单击的敲击位置一般来说有两个,即三角铁的底部和侧面。演奏滚奏时,在它的两个角部(除了开口的一面)快速晃动右手的金属棒,使它的声音绵延不断。

铃鼓的练习,所谓铃鼓,也就是带铃的鼓,敲击时,既有铃声又有鼓声。它属于擅长表现比较欢快、节奏性比较强的乐器,所以在一些舞蹈性的欢乐性的乐曲中,一般都要使用它。它的演奏方法也很多。可以用关节敲,也可以用手拿着敲,还可以用指尖敲。强奏的时候可以拍击鼓皮的中心位置,也可以用鼓皮撞击膝盖。铃鼓的演奏技巧有:用手摇,用手指肚搓鼓皮的边缘部分。还有一种不带鼓皮的铃鼓,我们叫它铃圈,有圆形,也有半圆形的,还有的是各种形状的,它的声音比铃鼓更干净,更清脆一些,演奏的方法有单击和滚奏。

在科尔沁的安代舞曲中,有一段舞蹈音乐是摔跤舞,运用铃鼓就能把这一段音乐节奏表现得很有特点。

安代舞的最后一段是欢快、热烈的红绸舞蹈,铃鼓的表现更加重要,而且,这一段的音乐是连续不断,要求的节奏也要连贯,声音统一。演奏的时候,可以根据情绪把铃鼓舞动起来。

沙锤与金属沙筒。沙锤也有叫沙球的,它起源于拉丁美洲一带,它是用一对古巴葫葫或者椰子壳,里面掏空,装上铁沙,封口后再装上一个柄。它在乐队里使用能使乐队更加欢快、热烈,既是节奏乐器,又是色彩性乐器。演奏的技巧是:用中指、无名指、小拇指捏住锤柄,大拇指、食指捏住壳,以手腕来晃动里面的铁沙,发出沙沙的声音,产生各种节奏。沙锤也有滚奏。演奏时,把沙锤举起来,不断转动里面的铁沙就可以了。金属沙筒也叫铁沙筒,它的作用和沙锤是一样的,只是把铁沙装在了金属筒里,演奏时,用五个手指捏住金属筒,前后晃动发出声响。它的演奏比沙锤更方便,声音也好一些。

梆子与方木枕。梆子本来是我国梆子戏中的伴奏乐器,但现在西洋管乐队、管弦乐队中经常用到它,它的声音清脆明亮,在乐队中起到增加色彩、加强重音的作用。梆子是由两块实心的红木或乌木制成。演奏时,左手手指托住稍扁的一块,右手拿住另一块进行敲击。还有一种是空心的,像一个长方形的小盒子,俗称盒梆子,一般都叫木枕,音调比实心梆子低一些,音色也要暗淡一些。

响板。响板是西班牙的民间乐器,平时我们所听到的、看到的西班牙风格的乐曲及吉普赛人的舞蹈里都少不了它。它是一件特性很强的打击乐器。正常的响板是两片贝壳状的硬木片,演奏时每个大拇指套上两片,其余四指轮流敲击木片演奏各种节奏。这种响板的演奏技巧很高,难度也很大,不容易掌握,所以,我们现在都使用有手柄的一种响板。

以上就是介绍小打击乐器的用法和技巧,下面的用法供大家参考。首先是课堂的用法,在教学中,用一种或两种小打击乐器发给学生,让他们做节奏的练习,这样给音乐课堂带来很丰富的内容,对于教师的组织课堂也特别有好处。在歌曲的演唱中,加入小打击乐器,对于演唱者和伴奏者都会带来音乐的快乐。在乐队的排练中,加入小打击乐器更是有新的色彩。例如《邮递马车》加入三种小打击乐器:铃鼓、三角铁、双响。在合奏中配置打击乐器时,音量小的乐器可多些,音量大的可配少些。一般为伴奏配置的乐器,其种类和数量均不宜过多,若是乐队单独演奏,则乐器可多些,为了使学生演奏中正确、顺利地使用打击乐器,在一个乐段或乐句内不宜改变敲打的节奏,但为了避免单调,乐段与乐句之间的节奏,配器应有变化,注意统一与对比的原则。配置合奏时,要注意乐器的音色,根据音色、音量来选用强弱拍上所敲打的乐器。通常把高音乐器敲打在强拍和弱拍上,低音乐器敲打在强拍上。铃鼓及三角铁的震音能表现出特殊的音响效果,表现出热烈、欢乐的气氛,一般用于曲调节奏较紧,较复杂的地方,或乐句结尾时值较长的音上。双响梆子两个音的高低差别一般为纯五度,可以表现奔驰的马蹄声。

在教学中加入小打击乐器必须在熟悉的音乐作品中进行,让学生知道乐曲的名称、内容、性质,还要掌握乐曲的节奏、段落与速度,力度。在练习打击乐器以前,先要向学生介绍乐器的名称、音色特点及打击的方法,然后再正确地示范,使学生直接模仿教师的正确打法。学生学习打击乐器要一样一样地学,掌握好一种再学第二种,要学会整首乐曲的敲击方法。小打击乐器可以进行齐奏、轮奏或合奏。

在我们艺术职业学院专业学习音乐的同学,有很多音乐条件一般的学生。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他们,用什么方法能使他们对音乐节奏更加敏感,这些就是我们当教师所考虑的问题。要知道,音乐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通过后天的培养熏陶是完全可以得到发展和加强的。因此,对那些音乐天赋一般的学生,教师要想好多的办法,来帮助他们完成学习音乐的渴望,引导和启发他们的音乐想象力,从而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力与表现力。

通过小打击乐器的练习,使学生对音乐更加喜欢,也会为自己能亲自加入到音乐之中,而感到快乐和幸福,让我们都能更好地运用小打击乐器,在音乐的海洋中欢泳!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新课程的改革对小学蒙语文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蒙语文教学不再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而是强调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情景教学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师生之间的课堂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小学生理解蒙语文知识,加深记忆,提高蒙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情景教学适应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是贯彻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之一。情景教学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学内容,做好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扩大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蒙语文知识。实践证明,情景式的教学方法体现了现代化教育的思想。因此本文针对情景教学这一教学模式展开研究,分析情景教学方法在小学蒙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面对新的社会环境,我国的教育制度进行了新的调整,教育改革要求小学生的教学模式得到改善,小学蒙语文课堂中采用情景教学方法体现了我国教育改革的目的和意义。情景教学方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那样死板机械,无法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无法实现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无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利于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情景式教学方法的优势就在于课堂上老师带领学生创造合适的情境,根据所学的知识联系现实生活,把学生引入到生动的活动场景中,学生们通过对情景的感知和认识、通过相互的交流和讨论,掌握一定的蒙语文知识。从而实现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当下新课程不断改革的背景下,小学生的蒙语文课堂教学应大力推广情景教学模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问题情境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所熟识。但是遗憾的是,很多蒙语文教师在如何创设问题情境这个问题上还显得一知半解。基于此种情况,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在小学蒙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展开论述,希望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所谓的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指如何给学生营造一个问题氛围,让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对蒙语文问题进行探索,最终掌握相关的蒙语文知识。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蒙语文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那么,究竟如何在小学蒙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一、情景教学方法的具体步骤。

第一是让学生在阅读蒙语文题材的同时渗透情景教学:教师通过创设一种情景,把语言和场景结合起来,让学生进行句子或者短文段落的学习训练。第二、作文教学过程中运用,老师创设一种情景或者景象,让学生身临其境,学生通过思考和想象,激发了多种情感的体验,燃烧同学们的写作热情,从而提升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第三、在蒙语文课堂上的应用,通过音乐、图片等不同的手段,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场景中,通过感受从而触动学生的情感。第四是综合运用以上三个步骤达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1.情景教学方法的概念。

情景指的是人们利用语言、各种物体或者是音乐等道具,人为的创设一种真实环境,在这个环境下。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引导学生融入到环境中进行真实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格、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们的团结互助能力,最终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情景教学方法体现了现代教学的互动思想,具有很鲜明的时代特征。情景教学方法不仅应用于教育事业,而且对其他领域也具有指导意义。

首先,情景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情景教学方法的特点是利用各种道具创造一种真实环境,通过音乐等道具的采用能够生动的表现现实生活,给人们以启发和享受,触动人的心灵,情景教学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真实生活,从而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了学生们的审美意识,让学生更亲近现实生活。在蒙语文课堂上老师通过模拟真实的场景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的状况,然后通过教学进行对比,学生很快的理解和掌握了蒙语文知识,提高了教学的水平和效率。

其次情景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改变了传统的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让枯燥无聊的课堂生动有趣,小学生的思维都非常活跃具有想象力,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情景教学的优势去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让小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最后,情景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情景教学中最常采用的方法是游戏活动,老师通过设置多种游戏让学生们参与其中,小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通过互相的学习合作,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而且在游戏参与中提高了学生的记忆能力。因此,教师在蒙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应开展多项丰富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发挥充分的想象,根据自身的喜好和能力去编排游戏活动规则,学生通过身体动作和姿态,带动了大脑的运作,协调了身体的不同部位协调工作。

总而言之,创设问题情境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在小学蒙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还有很多,比如结合游戏创设问题情境、结合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结合角色表演创设问题情境等。在此就不一一赘述。希望本文可以对小学教师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有所启发,引导更多的一线小学蒙语文教师参与到该问题的研究当中来,不断提高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情境创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引起学生心理变化,情景教学要求老师主动关心学生成长,深入了解学生生活、兴趣爱好、学习特点,通过建立师生感情,让学生体验到“亲其师,信其道”.情景教学方法适应现在学生的发展,有效的提高了蒙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活跃了课堂氛围。在创造情景的过程中,老师要注重教学的优化,从教学的实际内容出发,灵活多变的运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为学生创造一种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智力,让情景教学模式得到最充分的展示。

打击乐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如何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改革传统教学中不适应时代朝流的部分,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已成为当今教育所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音乐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和音乐教学的整合,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挖掘审美潜力,提高鉴赏能力,激发创造和再创造的能力。

在世界教育改革风浪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议题。我国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新课程中明确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给传统教学内容结构带来了强大的冲击。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必然会带动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同样,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也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听视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势来为教学服务。

笔者从事音乐教学工作二十多年,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使我深深地体会到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的优劣,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如何更快更好地进行现代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课堂教学的整合,是我以后在教学中探索的重中之重,现就我近十年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体验,谈谈我对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整合的一些体会。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有助于教学内容的拓展,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传统课堂教学使用黑板、粉笔、乐器、挂图、录音机等多种设备,教师讲,学生听,繁琐而又耗时,往往手抄一段乐谱就要花费几分钟或十几分钟,有时为了欣赏一段音乐又需要准备好几件乐器、挂图等,好多课前准备成了一个“运输队”。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这一现状。近年来,笔者尝试着将信息技术带入了课堂,运用其实用性极强的信息技术平台,设计、编制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声情并茂、生动新颖的音乐教学课件,取代了传统教学中的黑板、粉笔、挂图等。利用音乐软件模拟真实乐器音色,结合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讲解乐器结构;利用会声会影编辑视频片段,让学生真切感受音乐会的实况演奏、演唱;利用premierepro剪辑一些学生的录像片段,也让学生的“真容”再现,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扩大了音乐教学的容量。

例如:在欣赏《江河水》时,我将大量的讲解内容直接运用文字的形式展现在大屏幕上,选用适合音乐意境的图片作为背景画面,再加上音乐,让学生自己看、自己听、自己理解、自己体验,这样既节省了传统教学中的讲解、书写、挂图等时间的`浪费,又音画一体,学生在理解“教师讲解”的同时,使音乐与环境融为一体,既加深了理解,又提高了兴趣,丰富了情感体验,陶冶了高尚情操。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欣赏音乐是一种能动的审美活动,在各种歌曲或器乐曲的欣赏教学内容中,其作品的创作、流传过程,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音乐风格的演变,都有许多翔实的资料和传说故事。以往的音乐教学中,只用乐谱、乐器、书本、黑板、挂图等教学媒体,教师讲,学生听,教学过程比较单调枯燥,如今多媒体、midi制作等现代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音乐的基本思想内涵,选取能够体现其音乐段落主题的画面和适当的文字介绍,经过多媒体视听技术处理的音像资料,声像俱佳,形象逼真,为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寓意拓宽了思路,开阔了视野,有助于学生对音乐基本内涵的理解,倍受学生欢迎。

例如我在给学生欣赏《春江花月夜》时,选用了江楼钟鼓、月夜赏景、风吹影动、渔民撒网打渔、夜幕回归等一些适合不同段落的视频画面,既有动感,又情景交融,同时,在音乐中出现不同乐器演奏的音乐时,我用动画的形式,让所演奏的乐器或演奏实况出现在大屏幕上,也将有些创作背景文字或意境说明插入到视频的下边移动,加深学生的理解,使学生陶醉在优美的环境中如醉如痴,充分调动了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体现出了音乐艺术的形象美。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论文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二、在情境中学习数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认知技能。

四、使用基于情境的.问题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3]祝辉.情境教学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5.。

打击乐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我本着奥尔夫教育的指导思想,十几年来,一直学习和运用奥尔夫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实际,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参于年月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奥尔夫教学法明确指出:“教学的结果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教学过程。当老师给学生莫个任务的时候,他怎么做并不重要,尽可能让他们按照各自的条件,方式,意愿做。这样才能学得主动,发挥想象力和独创性。重要的只是‘做’的本身。怎么做,做得好不好那到无关紧要,他如果不去做,那就是教学的失败”。我就是本着这种指导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和学生高低年级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让孩子都参于到音乐中去。

一、游戏教学: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爱动,做不住的特点,选择的内容以游戏为主。如:一年级教材中有一课《小袋鼠》,歌曲描写了小袋鼠去摘果子,把果子装进大袋子里,挺着一个大肚子的可爱形象。在教学过程,教师首先提问学生:“那位小朋友知道小袋鼠是什么样的?”“那位小朋友上来模仿小袋鼠呢?”。启发其他小朋友也上来模仿小袋鼠走路,让所有的小朋友都动起来。接下来老师把提前准备好的气球当果子,小朋友过来摘。教师可以象变魔术一样让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摘果子。小朋友把摘到的果子装进大袋子里(可以用书包代替袋子),然后模仿小袋鼠挺着大肚子走路的形象。这时老师可以先用打击乐伴奏,强音步子重,轻音步子轻。然后老师弹旋律,小朋友们可以踏着琴的旋律和节奏来进行表演,在小朋友们表演兴奋时老师把歌词朗读出来,同学们很快就可以记住。老师加上旋律,这样一首歌就在同学们做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也顺利完成了。同学们在游戏的快乐中学习了音乐,加强了对音乐的兴趣。

二、节奏教学:是什么把音乐,舞蹈,语言等联系到一起来呢?那就是节奏。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学习音乐最基础的部分就是节奏。节奏是一种富有艺术魅力的活生生的音乐语言。在一年级的第一堂音乐课中,我是这样进行节奏教学的。在低年级的节奏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小同学刚入学互相还不熟悉,老师也记不住名字的特点在第一节课时,老师首先让他们进行自我介绍。如:[我 叫 郑世 红]按节奏:[走 走 跑跑 走],让小朋友也象老师这样介绍自己的名字,并分成两部分,叫两个字的站在左边,叫三个字的站在右边,按节奏[ 走 走 走 走] 和[ 走走 跑跑 走]。然后在每个同学按节奏介绍完自己的名字后,在记住对面一个同学的名字。如:[我 叫 王 鹏]、[你 叫 张小 宁]。这时老师把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写在黑板上,在让同学们按‘走’和‘跑’读出来。为了让同学们对这两个节奏型加深印象,(1)让他们用手,脚做动作练习。(2)用小动物的名字作游戏来巩固练习。如:小猫,小 猫,大老 虎,在练习过程中也可以用声音的强弱,来让小朋友们体会节奏有强弱。小朋友在游戏中,学会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这节课给小朋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声势训练:高年级的教学和低年级的教学有所不同,高年级不爱动,有时表演起来也会难为情,根据这些特点,我选择一些活动范围小,动一点脑筋的活动,目的是提高他们对音乐课的兴趣。在声势训练中,高年级同学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在一节课之前或中间,选一些声势训练让高年级的同学做,课堂气氛就会活跃,同学们的情绪一下子就会高起来。并从中学到很多知识和道理。如:让学生左手匀速的拍,右手比左手快一倍或左手画圈,右手上下直线拍,便会感觉两手程度不等的互有牵制和干扰。这说明各自独立活动,互相协调的双手活动平衡能力的获得也要经过一定的锻炼,也使学生们懂得双手活动平衡的练习,在音乐中具有重大的实际价值。无论是演奏,合唱,还是合奏,重唱等活动,常会遇到声部间多种不同比值的节奏关系。个人双手操作方式与他人合作都需要具备这种既能各自独立,又能互相协调的能力。通过这个教学内容使同学们不仅学会音乐也懂得了集体的重要性。这也正是奥尔夫教学法的宗旨。“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才是目的”。

打击乐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标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学习方式的变革。过去的课堂学习都是教师讲解,学生被动的学习,接受学习,一个个独立的学习,学生整天处于被动的应付,死记硬背,不会用自己的头脑去辨别知识,理解知识,不会与人合作,体会不到与他人合作的兴趣。

学会与他人合作是新世纪人才的重要特征,在活动中体会与他人合作的必要性和成就感,在教学课堂中,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小组合作,有的内容学生个体就能独立完成,让学生个人完成任务;有的内容,个人独立完成的结果不理想,就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首先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3~5人,因内容不同而制造不同的小组分工,有的内容可把小组成员分配不同的任务,侧重自己任务完成的同时,完成其他同学的任务,然后汇报各自的成果,总结自己小组的结论。有的内容可把小组成员分配同样的任务,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务,然后汇总各自的成果,最后以小组为一个单位,总结结论。例如,在“教学”用频率估计概率这节内容时,可将每5人分成一组,在做掷硬币实验时,这5个人各自掷各自的硬币100次,记录落地的情况,完成后,5个人的结果记录在一起分析总结的实验结果。合作学习就是让学生在自己独立探知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分工、合作、交流。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如出现不顺利或意外情况时,教师可及时给予帮助并解决。教师帮助每个小组在个人独自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讨论、总结等,最后对每个小组的总结成绩进行评价或奖励。

在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有利于形成民主变革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中会感到很自由,他们都会积极完成,不会投机取巧。因为个人的疏忽会影响整个小组的成绩,所以,每个学生都会认真地对待各自的任务,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还能将个人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促进各个学生互助和合作,现在每个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不懂与人合作,每个学生之间形成冷漠自私,所以小组合作将弥补教师面对众多差异的学生难以进行因材施教的不足,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并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总的来说,在数学课堂中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有利于数学教学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学生更好的参与,更好的合作交流,更好地感受合作的乐趣。同时,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运用自己的智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合作的快乐,享受合作的乐趣,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成长。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三十五中学)。

打击乐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南昌十五中   万q  王樱。

摘要:课堂教学正在经历从黑板到交互白板的历史演进。交互白板在英国和世界各地正在取得越来越大的成功。可以预见,交互白板终将替代黑板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技术,成为中小学未来教室设计施工的标准常规,极大地推动学校教学信息化的进程。本文将从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角度进行阐述。

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教学  学生中心。

人类在21世纪的各个领域都面临着数字技术的挑战,多媒体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日趋广泛的应用,都对教育改革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新的问题在现代化教学中不断凸现,新的教学设备、教学手段也应运而生。

交互式电子白板也在此时开始崭露头角,它是一种国际上新近崛起的用于教学、会议、培训演示的高端数字化设备。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出现,是对沿袭已久的黑板+粉笔+板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的一场革命性突破,顺应了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一、引言。

各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实践表明,信息通信技术在中小学的教与学的应用,起步于计算机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随后是基于资源和基于交互的研究性学习与综合跨学科学习。最终也是最艰难的领域是各类学科课程的日常教学,即大量常规课堂面授教学。如何使千百万中小学教师每一天的常态课堂面授教学实现信息化,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这21世纪全球基础教育革新和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突破口:从校校通到班班通》的结论中进一步指出:课堂面授教学信息化需要特殊综合技术,电子交互白板正是这种解决方案,它定将成为课堂教学信息化的首选,并很快发展成为课堂信息化教学的主流技术。在英国,电子交互白板受到广大中小学教师和学生的热烈欢迎,得到政府研究机构和大学研究人员组织的实验研究成果的有力支持,得到英国政府教育部门的推崇并进而在全英国推广。电子交互白板在美国、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也正方兴未艾。

交互式电子白版在教学中的巨大优势,逐步得到众多教师和学生的接受认可,但这并不等于万事大吉了。如同其他所有新技术新媒体所遇到的困难一样,交互白板在应用之初直到现在也同样遇到了众多问题和困惑。经历了前期的尝试、技术熟练过程,我们开始关注交互白板与课堂教学过程的深入整合。本文从交互式电子白版功能优势的角度,阐述其在教学中巨大作用。借以抛砖引玉,就教方家。

二、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概念。

交互白板是当前课堂教学环境中技术(包括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视音频技术等)的最佳集成者。交互白板明显地比当前比较流行的多媒体教室的装备更胜一筹。而且,交互白板可以安装在各类实验室、计算机网络教室、语音实验室、电教教室和电子图书馆等处,可以大大加强这类基础设施的教学功能。如果将交互白板与大屏幕多媒体投影结合使用,则可以加强大型讲堂或阶梯教室的教学效果。此外,交互白板用于课堂教学时也可以为学生(个人或分组)配备台式电脑或笔记本电脑,所有的教师机和学生机还可以联网,从而使课堂教学模式更加灵活多样。

那么,究竟什么是交互白板?交互白板(llltera-divewhiteboard)是电子感应白板(硬件)与白板操作系统(软件)的集成。它融合了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与电子通信技术,成为计算机的一种输入输出设备,成为人(用户)与计算机进行交互的智能平台。简言之,交互白板是一个具有正常黑板尺寸、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工作的,既具有普通白板和联网多媒体计算机功能,又可以实现普通白板功能与计算机功能以及软硬件功能与教育资源、人机与人际多重交互的电子感应屏板。

工作原理:电子白板工作原理分为压感原理和激光跟踪原理两种。使用压感原理的触摸式白板相当于计算机的一个触摸屏,是一种用手指或笔触及屏幕上所显示的选项来完成指定的工作的人机互动式输入设备。这种电子白板内部有两层感压膜,当白板表面某一点受到压力时,两层膜在这点上造成短路,电子白板的控制器检测出受压点的坐标值(手指或笔触及的位置),经rs232接口送入计算机。使用激光跟踪原理的白板上端两侧各一激光发射器。白板启动后,激光发射器发出激光扫射白板表面,特制笔具有感应激光功能,从而反馈笔的位置。

三、交互白板交互功能在教学中作用的充分发挥。

电子白板正走进了课堂,而今,教师又重新站在了讲台上,在电子白板上自由地板书,教师不再是“鼠标的点击者”,学生也不用再当“录音机”。电子笔可以任意选择颜色、调节粗细,不用直尺、三角板、圆规等工具就可以轻松画出各种漂亮的图形。最重要的是,老师终于可以重新站起来和学生面对面地交流了,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等多种方式与学生充分互动交流,演绎精彩课堂。

教师不仅可以熟练使用交互白板的各种功能,而且已经开始有意识的将白板所带有的交互能力融入自己的教学设计理念中,并能够将已有资源和自主设计的白板资源整合进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了。此时,教师已很少需要技术支持,更多的支持将来自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教学设计上。进入这一层次后,课堂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是否使用了良好的教学策略,关注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成为制定教学策略时主要考虑的内容。结合笔者经验,交互式白板对课堂教学的优势体现在:

1、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应用交互白板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设计的理念。教师应用黑板加粉笔言传身教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毕竟经受了世界各国几个世纪所有学科课程教学实践的考验,基于交互白板的课堂教学可以继承并发扬这一优秀传统,同时可以对信息技术与各类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进行探索和创新,并将这两者结合起来,相得益彰。这也是实现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方法。由于交互白板的易学易用,加上现在信息技术教育的日益普及,学生参与意识的增强,很多学生通过观察教师上课使用和课间的尝试,对白板功能的掌握甚至比教师还快。此时,便可因势利导,鼓励学生结合他们在信息技术课程(或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协助教师设计课堂教学中所需的资源,这些资源可以是交互白板活动挂图中的背景、页面或图像,也可以是flash动画,还可以是可用于数理化课程中的各种几何图形、物理化学的仪器设备图等。根据不同的学科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这些活动的参与形式可以是学生个人,也可以是学生小组共同完成,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例如,通过使用一套物理和化学实验软件,学生可以在交互白板上尝试或完成实验操作过程。这可用于实验复习课。这时白板不仅仅属于教师,更重要的是它也属于学生了。笔者曾在一堂数学课上看到一位老教师是如何发挥学生的参与性和白板的交互性的。这位老教师刚刚接触白板,还不熟悉。但是在教学环节中,需要在白板上画出几何图形的时候,他问:哪位同学想到前面来试试,画出这个几何图形。好几位同学跃跃欲试,平时他们在课间早就使用过很多次了,这下可有机会展示一下了。于是一位同学到讲台上使用白板注释库中的几何绘图功能画出了漂亮的几何图形,并对其进行了标注。这个例子说明,这位教师不仅没有因为技术而阻碍了教学,相反,学生获得了一个实践参与的机会,充分体现了交互、参与的新课程理念。同时,也体现了这位老教师对教学内容和课堂的从容的控制能力和对教学进程的把握能力。这个例子也告诉我们,媒体功能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学策略的应用,教学策略也随着教学经验的丰富而拥有了更多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2、记录和保存教学痕迹,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交互白板可以记录下白板上发生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的所有细节。而白板软件提供了一个脱离白板环境可以阅读白板特殊文件格式的小程序,这一功能可以使学生随时复习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笔记的抄写过程也发生了变化,因为在白板上发生的所有课堂教与学的过程都可以以最通用的格式被记录下来,如ppt,html格式,这时记笔记的时间可用来更多的参与到集体学习或交流反馈中。在电脑中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资源库,以供以后反复使用,这些资源库中的资料对于老师的讲课有重要的作用,并且老师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或是连接其他计算机以获得更多的资源,而这些都是以往没有计算机的教学模式所无法实现的。

3、学生积极性提高,主动自发的加入到学习过程中。

交互白板提供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资源、本班师生与外界师生及专家的交互平台,极大地促进了多种多样的交互活动。这是交互白板在技术集成和资源整合基础上得以实现的对于课堂教与学最有价值的特征,也是交互白板同用于课堂教学的其他信自、技术装备相比较时显示出的巨大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交互式教学的形式多样,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能够自发自愿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这也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方法。由于交互白板的易学易用,加上现在信息技术教育的日益普及,学生参与意识的增强,很多学生通过观察教师上课使用和课间的尝试,对白板功能的掌握甚至比教师还快,将所学的应用到课堂的学习和实验中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黑板就是教师与教学内容交互的界面,就是学生与学习内容交互的界面,此时黑板就是一个交互平台,现在白板替代了黑板成为课堂教学的新交互平台。白板不再是一块“冷冰冰”的黑板,而成为学生的另一位老师和朋友。交互白板会使师生发生亲近而不是惧怕的感觉。我国中小学师生极容易亲近交互白板,因为它在外观和操作上接近黑板和触摸屏,无须严格的专业训练,易学易用,好学好用,为简单的使用和高级的应用都留有空间。特别是那些对计算机和网络有陌生感甚至恐惧感的文科年长教师,在交互白板面前会很快由简入手,渐学渐用,建立起信心。同样,不需要使用键盘而在白板上直接书画和操作有利于幼小儿童和残障学生更踊跃地参加到教学中来。而且,交互白板便于演示计算机软件和上网的操作过程并呈现教学材料的动态和细节,在必要时可以回溯和重现操作过程和细节,具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激励学生参与和交互的优点。

4、多媒体资源的使用整合:

交互白板能够实现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的灵活的整合。可以在交互白板的计算机工作界面调用计算机及网络原有的各类资源(包括各类计算机和网络软件课件,播放各类多媒体光盘和视音频材料等),而且还可直接调用交互白板内置的多种资源库,主要有活动挂图资源库、注释库、超联结库、动画库等。其中的活动挂图资源库进一步分为共用库和专用库两部分。无论是共用库还是专用库,又都细分为文件库、页面库、背景库和图像库。每一种资源库都可以建立各自的树型目录结构,按学科和班级等进一步分类,方便查找和调用。师生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依据各自的需要不断调整、修改、增添直至重构这些内置的资源库。这种结构既可做到教师个人知识产权的保护,又可实现特定教研集体共同承诺的资源共建共享。而且,交互白板支持在课堂教学师生交互情境中教育资源的现场创作和再加工,从而不断形成和积累可重复使用的新生的鲜活的教育资源。比如:老师在白板上创建一个单词“apple”的链接图片,一个学生来到白板前点击“apple”,将会出现响应的“apple”图片。在一节关于越南的历史课上,通过链接可以进入一段有关越南战争的场面的视频。

五、结束语。

尽管交互白板支持构建一个课堂教与学的协作环境,具有技术集成高、资源整合强、交互功能好等优势,以及亲近师生、易于实现传统与创新的结合、适应多种教学结构与模式和各类学科课程的日常教学等特征,但基于交互白板的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取决于师生的课堂教学活动与协作。因此,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和教研活动,加强教师的学科素养、教育学及学科教学法素养以及信息技术素养的能力培养和专业发展。在教师专业发展领域,交互白板为教师培和教研活动同样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平台、环境和工具。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黑板就是教师与教学内容交互的界面,就是学生与学习内容交互的界面,此时黑板就是一个交互平台,现在白板替代了黑板成为课堂教学的新交互平台。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充分发掘这个新交互平台中蕴涵的教学策略,使这一技术真正融入到日常课堂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突破。

参考文献:

1、《白板终将替代黑板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技术》丁兴富,蒋国珍(首都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所,北京100037)。

2、《计算机教与学》第5期,第54页。

4、《课堂教学的新交互平台》陶慧贤杨雪。

5、《交互白板及其在我国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第3期。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论文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氛围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恰当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能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笔者长期从事教学工作,深深感受到情境教学是最受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能顺应小学生的发展规律,点燃智慧的火花,从中获得认识的快乐、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

1.情景教学方法的概念。

情景指的是人们利用语言、各种物体或者是音乐等道具,人为的创设一种真实环境。在这个环境下,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引导学生融入到环境中进行真实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格、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们的团结互助能力,最终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首先,情景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情景教学方法的特点是利用各种道具创造一种真实环境,通过音乐等道具的采用能够生动的表现现实生活,给人们以启发和享受,触动人的心灵,情景教学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真实生活。

其次情景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改变了传统的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让枯燥无聊的课堂生动有趣,小学生的思维都非常活跃具有想象力,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情景教学的优势去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让小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最后,情景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情景教学中最常采用的方法是游戏活动,老师通过设置多种游戏让学生们参与其中,小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通过互相的学习合作,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而且在游戏参与中提高了学生的记忆能力。

1.创设情境导入课文,拉近阅读主体与文本的审美距离。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首先要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设计一个巧妙的导语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展示的境界,与作者的心灵相沟通,与文章的旨意相融合。因此,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创设恰当的情境,把美的种子播进学生的心田,进入情境激发情感,进入情感体验的境界。小学语文教材中大量文质兼美的作品都深深地打上了作者的主观烙印,凝聚着作者鲜明的爱憎,这就为情境教学的进行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文章中包含的情境无一不在学生心中激起长久的情感的回荡,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我们可以利用教材中蕴含的异彩纷呈的情感来诱发学生心中之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力引导学生走入作品的艺术境界,熏陶其高尚的情操。

2.凭借情境进行思考,进入理性分析阶段。

创设情境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让学生在活泼、轻松的氛围中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当学生进入某一情境中去,达到情感体验的境界,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在这一情境中进行理性思考,将感性的知识转化为抽象的理性的知识,对作品有自己的理解与评价。教师还可以在情境中鼓励学生探究、合作、思考,发表自己个性化的见解。让学生由情感的体验而进入理性的思考,掌握知识与方法,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解读,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3.再创情境留问题,激发探究欲望。

一堂好的语文课,当下课铃声响起时,并不意味着内容也随之结束了,也许是已习得的知识的延续,也许是新的学习的开始。这就需要在课堂上再创情境,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继续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从而将语文延伸到生活中去,让语文真正成为生活中的语文。图画是展开形象的主要手段,课文用语言描绘的情境,通过图画再现出来,一下子就变得那么具体,看得见也摸得着。因此,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符合儿童对形象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认知特点。教师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不仅画面有“形”还要有“境”,教师描述不仅要有“形”还要有“情”。这样,才能以“形”对学生的感官发生作用;“形”又激起“情”,学生也才有可能由此进入教材描写的情境之中。

参考文献: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作用论文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的应用

第一,有助于学生了解、明白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同时,也能使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知识有助于其有效处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小学生思维能力有限,如果让他们理解纯理性的东西,可能会有很大困难。但如若在数学教学中利用生活情境,则会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第二,有助于把难以理解的抽象数学知识形象化,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要点。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基于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现有知识基础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但小学生缺乏足够的认知能力,无法有效理解事物本质,鉴于数学知识相对抽象的特点,教师应合理利用生活情境,使数学知识形象化。第三,有助于优化教学阶段的实践效果。鉴于社会中出现的大量高分低能现象,教育教学工作必须从小抓起,数学教师应有效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一)创设符合学生日常生活的教学情境。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前,教师需要积极展开调查,掌握学生的日常生活状况及规律,然后结合教学内容,以调查数据为参考,设计符合学生日常生活的.数学教学情境,从而降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恐惧感与排斥感。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教师可设计某超市的购物情境,购买的商品价格为85.50元、14.05元、8.09元……然后提出问题,如若将85.50元、14.05元、8.09元等这些标价的小数部分的“0”都去掉,商品的价格是否会发生变化?借由问题促使学生进行思考,进而学习“小数的性质”。教师巧设一个生活中的问题情境,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到数学研究的对象上,由此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讨论,有助于新知识的学习。

(二)将数学作业生活化,学以致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合理的作业布置,有助于学生巩固、运用所学的新知识。因此,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应摒弃传统的以数字计算为主的作业,设计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困难的情境问题,借此帮助学生在课后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在讲授“加法估算”这一内容后,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让学生在放学之后,去附近的超市做一下调查,并假设固定数额内所有购买的东西。学生放学之后就会主动去超市寻找答案,并利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最终得出想要的答案。这种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将进一步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优化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及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愉悦、温馨、和谐、熟悉的环境,在提高学生兴趣与能力的同时,优化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在“两位数加法”一课的教学中,就应该积极创设相关的生活情境。在上课前,教师提问:“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去参观动物园,有多少想去的同学?”。此时,学生会高兴地回答:“我想去!”教师借机说道:“但是呢,在去之前需要同学帮助我解决一个问题。即学校给的钱是一定的,只能租赁2辆客车来接大家,一辆车最多能安置70位学生,现在有4个班的学生要一起去,一班33人,二班31人,三班35人,四班36人,怎么样才能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去参观动物园呢?”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大胆讨论,主动提出自己的方案,接着教师就可顺理成章地引入“两位数加法”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十分自然地融入到课堂学习的氛围中,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吸收、掌握教师所讲解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运用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徐梅.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情境开展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0):49.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而引入小组合作学习,采用4~6人一组,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以学生的学业成绩、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进行小组,每一组包括优等生、中等生、学习困难生,各小组学业成绩平均水平大体相当。同时,每学期分组一次,小组成员长期合作,互相配合,互相帮助,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关键能力”以及今后就业最为需要的团队合作意识得到了极大提升,这是以往的各种教学方式所不能达到的。但另一方面,在实践过程中也有不少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首先,部分教师未能真正把握住小组合作的实质。不少教师由于多年形成的思维定式,在小组合作实施过程中仍会不自觉地滑向传统课堂模式,即重理论讲授,忽视在合作过程中对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其次,教师盲目照搬实施程序。由于不少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了解不够,缺乏具体操作的经验,这导致在不少课堂教学的设计中,学生只是分成小组按部就班地开展学习,整个过程的实质仍是教师满堂灌,学生只是被分成小组被动接收。最后,评价标准单一化。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突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但许多教师仍然习惯用卷面成绩去考量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得一些理论成绩较差,但有思想、有动手能力的学生受到忽视,这也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目标的真正实现。

1.提升教学理念。

长期以来,技工院校的物理教学都是沿袭传统的普通中学的教学模式,许多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只是被动接受,却并不了解其真正的内涵、精神。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教师必须首先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勇于摒弃过去多年教学形成的传统模式,这才能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操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要紧扣小组合作学习的精髓,切不可将小组合作慢慢演变成形式上的“小组合作”,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带有一定探究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合作解决,但合作一定要适量、适度,对于技工院校学生来说,合作过量反而会适得其反。最后,教师要在仔细分析不同层次学生学情的基础上选择最适合学生的合作方式。

2.明确教学定位。

首先,教师要牢牢把握自身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要起到统领全局的引导者、指挥者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其次,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师可选定一位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组长,再由他召集本组成员商量决定各自的角色。这样就能突显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然后根据学生角色完成的状况进行轮换,使每位学生在不同的角色上锻炼不同的能力。再次,要形成人人参与的氛围。教师可有针对性地让各个小组展开竞赛,并对竞赛优胜的小组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可以促使每位小组成员产生集体荣誉感并积极投身于小组活动。最后,小组每位成员之间的合作必须互相尊重。要使小组成员间建立平等、互助的关系,培养其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

3.科学考评。

评价标准设置得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施的成败。因此,评价的标准要彻底突破过去的“唯考试成绩论”的桎梏。首先要重视过程评价,要考核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其次要重视能力评价,学生的理论成绩固然重要,但对技工院校学生来说,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最后,评价的形式要多样,除传统的纸笔考试外,教师还可开展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比赛,并将比赛成绩纳入对学生的综合考核。

三、小结。

总之,在技工院校物理教学中合理使用小组合作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是一种适合技工院校学生、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情景教学就是指通过语言、实物或音乐的氛围创设,形成一种模拟真实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能够刺激学生的情感流露,引导学生进入到环境中进行体验,从而达到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素养和陶冶情操的效果。

2.1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小学生的特点就是能够直接表达自己的认知,被动的感知,在知识的接收上占主导地位,在学习的过程中思想比较简单。这种教学方式就能够顺应学生的心理,弥补了在普通教学模式上产生的缺憾。

2.2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情景教学利用多种方式将本来不应该在语文课堂上出现的其他课程内容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带领学生们在活动中进行知识的学习,避免传统枯燥的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掌握的内容也更加的牢固。

2.3能使学生全面发展。

情景教学的方法需要学生的全程参与,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将语言动作、肢体表现等合为一体,促进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意识,使学生全面发展。

在运用情景教学法促进儿童发展的探索过程中,先后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阅读教学的语言训练中运用,即通过创设情境,把“言”和“形”结合起来,进行句子或片断训练;第二阶段是作文教学中的运用,创设一个“恰当”的场合、景象或境地。让学生置身其中,观察、思考、想象,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诱发学生写作的欲望,从而提高作文训练的效果;第三阶段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通过“生活、实物、音乐、图画、扮演、语言”等不同途径,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在情景中,使学生由感受美而入境,到爱美而动情,至理解美而晓理;第四阶段是在前三个阶段的基础上,运用“形式上的新异性,内容上的实践性,方法上的启发性”情景教学三原则,进一步促进学生整体发展。情景教学法的核心是“激起学生的情绪”,把语文教学中的字词句篇的知识、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统一在情景中,并凭借学生进入情景的内心感受和情绪,使其受到道德品质、审美情感及意志的陶冶,从而保证语文教学所肩负的“文”与“道”两方面教学任务的完成,促使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所谓“带入情境”即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这种教学法,学生学语文就会感到“易”、“趣”“、活”。因为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

4.1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吸引小学生的兴趣,老师要运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引领小学生进入课文中描写的境界,靠近作者的心灵,融合文章的旨意。因此,老师必须在课前认真研究教材,创设恰如其境的情境,拉近小学生与课文的审美距离,将美的种子撒在小学生的心田。

4.2激发情感。

小学语文课本中大量文字优美的作品里都有作者的主观烙印,文章里字里行间都表现着作者的爱恨,这使得情境教学具有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文章中每一个有趣纷呈的情境都能激起小学生心中情感的回荡,感人肺腑,利用课文中蕴含的丰富的情感来诱发小学生的共鸣。这就要求老师在讲课时,要会引导小学生怎么走入作品的艺术境界中,融入课文的情境,激发小学生的情思和遐想。比如,老师讲到孟浩然的《春晓》这首古诗时,教一位小学生如何扮演诗人孟浩然把“诗”朗诵给大家听。该小学生假装正在睡觉,深夜里,忽然被风雨声、鸟叫声惊醒,揉眼睛起身后,一边念念有词:“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一边走到窗前看。他忽然拍了一下脑袋,好似灵感忽然从天而降,饱含伤感地念道“: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个表演创设的情境不仅使表演的小学生深有体会,也深深感染着观看的小学生,使小学生们对诗歌的意境有了更深的体会。在课堂上将小学生熟悉的内容组合起来创设情境,给小学生带来无穷的乐趣,也锻炼着小学生的感知力、想象力和记忆力。

4.3凭借情境理性分析创设情境。

归根结底是为了让小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更好地吸收新知识。当小学生的思想进入到某一情境中去体验情感的境界时,老师就要引导小学生在这一情境中如何保持进行理性地思考,如何正确理解和评价作品。就比如,卢纶的《塞下曲》,诗歌中没有高大、英勇、威武等字眼,但却描绘了一个月夜出猎的将军形象,但这些意思尽含其中,这就是古诗所包容的形象美。因此,我们要启发学生在诗歌的情境中不仅要发挥想象力,还要理性地思考。智慧的老师还会在在情境中,鼓励小学生探究、合作、思考,鼓动小学生发表自己个性化的见解。让小学生由情感的体验上升到理性的思考,灵活地掌握知识与学习方法,个性化地解读作品,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巧妙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教学法的有效运用,教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并不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有时候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教师将之灵活地运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物理教学在课程实施中应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很显然,要做到这一要求,有些教师仍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无疑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以前的物理教学,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教师是表演者,学生是参与者。即便是成绩好一些的学生,面对如此单调的课堂,一节课也很难集中精力,课后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复习巩固,而一些学习态度差的学生,课堂上更是心不在焉,不愿动脑、动口、动手。这种课堂模式造成差生队伍不断壮大,结果到了高三,能跟上老师教学步伐者更是寥寥无几,课堂上真的变成了老师的独角戏,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为了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探索性和活跃性,我在教法上做了大胆的改革和尝试,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在角色上我做了重要的转变:让学生唱主角,教师甘当配角。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亲手去实践,在实践中学会思考和探索,在成功中获取学习的动力。而且小组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交往、学会学习,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和谐发展,搞好小组教学分组至关重要,这也是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我认为分组的原则应该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即小组之间,各成员在学习成绩、男女比例、性格特点和实验操作技能上应该是基本一致的,而组内各学生之间是有差别的。分好小组后,由组内确立或教师指派本组的组长,同时分设组织员、监督员负责组内工作。

一个结论时,都非常兴奋,成功的喜悦将是他们后继学习的最大动力。

应该说高中物理课尤其是实验课,小组合作能发挥更大的优势,这就要求小组每个成员都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及良好的沟通能力,认真对待自己的任务,不能儿戏。

其实合作学习最大的特点是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每个学生都必须运用自己储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防止个别学生出现偷懒“搭便车”的情况。

近年来,小组合作逐渐走入了物理课堂,但是也越来越听到这样的抱怨,课时显得不够,小组合作表面上轰轰烈烈,可实际效果不佳,本想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因考试成绩不佳已变得毫无激情,最终小组合作不了了之,传统教学又占据了课堂。

我认为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非常重要。教师备课时一定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问题的设定要有探究和讨论的价值。一般来说,较简单的`认知学习任务,个人独立自学就能完成的,教师开展全班教学即可。像知识密集的内容,除了小组合作外,更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教师慎重考虑。

另外,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在此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必须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小组成绩的评定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催化剂,传统评分的弊端只关注学生在整体中的位置,通过分数排名来比强弱胜负,这种各自独立的学习和排位,不仅使学生间相互疏远,还会使成绩差的学生因自尊心受到损伤而对学习毫无兴趣,导致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整体评价的。先以上学期期末成绩为参考标准,期初开始每次月考后,排出全班名次与标准参照对比。以学生的名次在全班的升降来计算每个小组成员的得分,如,组内某位成员标准参考是30名,这次月考25名,就计为+5分,下个月32名就记为-2分,计算出组内每位同学的得分,再计算出平均分,前五个小组给予表扬或物质奖励。这种评分方式既保留了传统评分对优生的肯定和鼓励,又照顾了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尽量做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把传统的个人竞争转移为组间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的新格局。

又如,我在教授学生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时,总有一些学生已经掌握而一些学生尚未理解,我就让已经理解的学生教会全组的其他成员,最后教师采用抽查的方式进行检查,如果哪个学生还没能答对,这组将不能加分。为了小组荣誉,每个成员都会竭尽全力,教学效果要比教师单调地重复强很多倍。

以上就是我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一些收获和体会,合作就会产生竞争,课堂的良性竞争,必将活跃课堂气氛,呈现出你追我赶的生动场面。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每位教师都能坚定信念,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和摸索,总能找到一些解放学生、轻松自己的新思路。这会使我们的教育事业更有意义,更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赵国枫。讨论式教学的应用[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01)。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小学生的思维水平比较低,因此学习数学中的难题就是: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的学科,要他们理解数学这门难懂的学科是不容易的。因此要考虑到小学生的现实情况,利用情境教学法建立情境模型,将很难懂的数学问题转化为易懂的生活问题。具体化的数学知识,可以更容易地理解与吸收。3.情境教学法联系科学与实际,激发学生的实践与探究能力情境教学法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把数学问题放到情境中来思考。通过这样的方式,除了便于理解外,还有一个优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实践与探究的能力。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相类似的情境,不由得就会想起情境教学法中的数学问题,并且会自然使用数学方法来进行思考,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与探究能力,对于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了难得的思维基础。

数学老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就必须找到合适的教学方式。情境教学法虽有效好用,也需要教师经过多番实践与探究。课堂上使用情境教学法,能够引导学生的学习热情,以下是笔者对于该方法开展的一些建设:

小学生最常接触的情境就是生活,把问题放在生活的情境中,他们能够对事物进行更快的认识。如果把生活情境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其结果是学生能够更有效更有兴趣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同时学生也会从情境中得到启发,以后在遇到生活中发生的类似情境时,也会思考,加深巩固了数学知识在他思维中的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多多设立生活化的情境,利用生活化的情境教学法,来给学生上课。那么,如何设立生活化的情境呢?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善于思考的脑与善于实践的手了。教师应该在生活中多取材,多思考,在生活中收集足够的素材,再把数学知识巧妙地放置到情境中,再引导学生走入情境中,进行思考与学习。当然,教师也应互相讨论共同思考,提炼更好的情境。在通过使用贴近生活的情境法教学后,学生能够很快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并且很乐于进行数学知识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的优势很大,因此在很多数学教学中,它是被广泛使用的。一些教师开展课堂活动时,每一节课都一定要开展情境,强行进行情境创设,让情境教学法流于形式,反而让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舍本逐末,不便于理解数学问题的本质。所以在创设情境前,要明确一个明题,就是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方法,其本质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不能生搬硬套,反而让数学问题很难理解。因此,情境的创设要更着眼于教材,仔细研究教材,提炼出一些适合使用情境教学法的数学知识,要立足于教材中的数学知识,本质上是要让学生通过情境学习数学知识。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跳跃、喜爱玩耍的年纪,他们的注意力也很容易被分散,如果强行要求他们投入到课堂中,尤其还是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中,他们更难进入状态。不能违背孩子的天性,而要顺应这种天性,并且利用这种天性,将数学知识巧妙地融合到情境中,让他们在玩的同时学会这些数学知识。同时,更激发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创造性思维。

因此,可以设立一些小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完成学习任务。比如说,可以适当加入一些竞赛的元素,在进行“100内加减法”的学习时,每个小学生会从老师那里拿到数量不等的糖果,老师可以设立问题,要求学生找到合作对象,糖果的加和,正好就是问题的得数,答对最多的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奖励。通过这样的方法,活跃了课堂氛围,能够快速调动学生的游戏热情,让全体学生都有兴趣投入到其中,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数学能力,体会到了“学中玩,玩中学”的快乐,乐在其中,学在其中。对于喜爱玩闹的小学生而言,面对着枯燥的数学练习不甚热衷,可是如果将游戏与数学题结合在一起,就可以改变这一局面。小学生会对游戏十分热衷,并且乐此不疲地玩着数学游戏,既增强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熟练度,又加深了他们对数学的观感,更有兴趣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总而言之,情境教学法作为新课标中提出的重要方法,确实是有着种种优势的。

但是情境教学法的设立也需要老师妥善思考、小心实践,不能为了使用而使用,反而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通过情境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将数学与实践结合在一起,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使课堂的氛围活跃起来,使学生一听到上数学课就会心中有期待,建立起正向的激励;此外,还可以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学生在学习时,能够更容易理解,减少他们学习的阻力。另外,在使用这种方法时,还可以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使他们乐于思考,乐于在生活中进行数学知识的思考与使用,培养了对数学知识的实践与探究的态度。因此,情境教学法的恰当使用,确实可以在教学中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恰当使用情境教学法,可以使教学的局面得到改善。

小学自然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方法探讨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小学自然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呢?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发现精神。本文谈一谈在自然课堂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的一些做法:

一、用实验创设情境。

实验是一项兴趣盎然的活动。创设实验情境,自然课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取灵活多变的实验方法,巧妙地安排新异有趣的实验,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创设寓教于乐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动力,主动探索。例如教《气体的热胀冷缩》时,教师先演示一个“喷泉”实验,即把一个带有玻璃管的瓶塞塞到装有少量冷水的烧瓶口上,玻璃管插入瓶底,用一杯热水浇烧瓶,烧瓶内的冷水便会立即从玻璃管口喷出一米多高。学生被这一新奇的现象吸引住,激发了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达到了最好的教学效果。

二、用科技史设置故事情境。

曾经有一位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家说过:“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自然教材中一些著名实验、发现事例,是情境教学的优质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授课内容,穿插讲一些生动有趣的名人轶事、历史故事,看一些科学家的照片或插图,能够使学生终身难忘,他们会追踪科学家的思维,去体验创造发明的境界。例如教《电流》时,结合课文讲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教《生物进化》时,讲达尔文从小热爱大自然,课余时间常到野外捕捉昆虫,寻找矿石,拣拾贝壳和采集动植物标本的故事;教《水的压力和浮力》时,讲阿基米德从浴桶水溢出来的启发而获得一种“直觉的顿悟”,发现了物体的沉浮规律的故事……这些丰富的史料,扣人心弦,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为一体,能够吸引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再现科学家们的忘我探索情境,激励学生陶冶情操,鼓舞斗志,培养发现精神。

三、联系旧知识,创设情境。

巴甫洛夫说过:“任何一个新问题的解决,都要利用主体经验中已有的同类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巧设悬念,创设多种新情境,让学生把原有的知识、经验迁移到新情境中,使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机会在新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例如在《导体和绝缘体》一课教学中,教师先出示一电路板,紧接着设问“有什么方法使小灯泡亮,蜂鸣器变响?”学生答:“合上开关。”进一步追问“假如把电路开关断开,有没有办法在不合开关的情况下,也能使灯泡变亮?”学生即答:“用一金属接在开关两端,就能使小灯泡变亮。”这时教师请他们试试,并让他们说说,是什么物体使小灯泡变亮起来的,这样让学生在这种新情境中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动手操作,通过观察小灯泡亮与不亮来证明该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四、猜谜语、唱儿歌创设情境。

猜谜语、唱儿歌是学生喜爱的方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浅显平淡、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转为妙趣横生的学习活动,融知识教学于情趣之中,把课上得有声有色,饶有趣味,使学生百上不厌。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把教科书中的知识编成谜语或儿歌让学生学习,有利于概括知识,揭示规律,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教《空气》一课时,教师课前编一个谜语:看不见摸不着,无颜色无味道,动植物一刻离不了。看谁猜得准、快?大家踊跃竞赛猜谜语,好胜心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

五、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触发情境。

[1][2]。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引入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教师需要注意分组方法,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其适用于哪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提升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标准设置理念就是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但是,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占据主体地位。因此,只有将小组学习合作的模式引入到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通过进行多角度的探索,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精神,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合作能力。

一、分组方法。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将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分组。在分组时,需要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理、性格、学习水平及相关的能力等因素,将学生分为每六人一组。同时,组内的男女生数量应该尽量保持平衡,组内成员的学习程度有高有低,这样可以让学习成绩好同学的帮助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不仅有利于组内成员的互相帮助,同时还保证了组与组之间的公平性。另外,还需要在组内选择一名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来担任小组的组长,帮助组内的成员来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任务与活动。

1.接受式学习模式。

开展小组合作的接受式学习模式主要包括对新课的引入、讲授新课、巩固新知识以及检查反馈这四个环节,其主要应用于刚开始进行小组合作的学生。学生在刚开始接触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时,对于相关的交流技巧以及如何进行合作的方式方法还没有掌握,需要教师的引导与指导,而接受式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正好适用于这种情况。这种学习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能够有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师教授各地区的气候特征时,需要学生进行有关的气温状况与降水量状况的折线或者是柱状图的读图时,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来进行图表的分析,从而有效改善学生对于图表分析不全面的情况。学生通过对气温分布图表的分析,可以得出该地区所处于的气温带,而后再分析降水量变化的图表就可以得出相应的气候类型。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掌握科学有效的地理学习方法。

2.切块拼接学习模式。

切块拼接的小组学习模式主要包括学习方法、切块分割材料、学习材料以及交流拼接材料四个环节。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地理自然环境内容的学习,由于区域地理中的自然环境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和同构性的特征,因此可以将切割出来的不同的任务交给不同的小组去学习探究,让学生最终通过全班总结与信息资源的共享来学习。在这种模式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状况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例如,在教授“聚落的形成与发展”这一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这一节的内容切割成城乡的形成、村落的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城市的起源、世界早期城市四个部分。然后给每一个小组布置一个任务内容,让其通过合作来学习相关的内容。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后,每组派一个代表到台上对本组讨论的内容进行汇报。教师再依据学生的汇报内容来纠正其中的错误,并进行总结。

3.自主学习模式。

小组合作的自主学习模式适用于区域地理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中,学生应该以自主学习为主,同时与组员之间进行合作、探讨,而教师则对学生不明白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给予学生一定的启发。这种模式的学习能够适应学生学习的差异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合作意识。例如,在教授“中国的自然灾害”这一节的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收集世界各国发生的自然灾害的相关资料,并给每一位学生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及总结,并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最终归纳出研究结论。这种模式的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及交流沟通的能力。

教师在备课时需要全方面、多角度思考,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合作探究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设置相关的问题时,需要注意其难度与进行探究的价值,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提升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组织协调作用,在进行课堂合作探究时,每个小组的组长需要调动组内成员的合作积极性,同时还需要依照组员的具体情况分派不同的任务,并监督组员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于问题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与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还需要对出现的问题采取正确的解决措施,以推动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作者:韩红霞单位: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光明中学。

参考文献:

[1]伍新春,管琳.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刘立超.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课堂合作学习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3]韩璐.高中地理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策略[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04).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自主、探究与合作”将成为未来主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把原来学生对数学被动的“苦学”,变为主动“乐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教师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经过比较,“小组合作学习”的班级从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成绩等各方面都优于传统班。

关键词: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研究;。

传统的教学,仅仅关注的是教师怎样“教”,现在更要关注学生怎样“学”,要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改变原来的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学习成绩。为此,笔者在高一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经过比较,“小组合作学习”的班级从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成绩等各方面都优于传统班。实验证明:“小组合作学习”能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一)理论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提出:“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共同活动的需要,在交往中得到发展”。群体动力学理论指出:在一个合作性的集体中,具有不同智慧水平、不同认知结构、不同思维意识的成员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在交流的撞击中,产生新的认识,上升到创新的水平,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随着课堂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已由关注知识传授改为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关心、学会创新、形成健全的人格,“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以上要求的重要载体。通过合作学习,能够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师生、生生关系,使原来单向的`知识输入,变为多元主动汲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感受多向互动的学习体验。

(二)实践基础。

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其合作基础是:善于表现自己、张扬个性是每个学生的本能,尤其是在高中,人们都渴望得到肯定和认可,因此合作学习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学生之间平等,沟通更加自然顺畅;他们的知识储备相当,认知结构相似,语言朴素,讨论更便捷,在不经意中就能说出问题的要害;从时间上更灵活,无论是在课间,在操场上、在宿舍内,学生都会随时随地针对某个问题展开讨论。

(三)应用价值。

数学因其高度的抽象性和严谨的逻辑性,使好多学生都望而生畏,特别是高中数学,综合能力考查加强,学困生越来越多,以致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把原来学生对数学被动的“苦学”,变为主动“乐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都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人翁意识;主动探究问题,使得他们具有一种钻研的态度,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团队精神。

(一)样本准备。

在高一年级入学的26个班级中,确定两个数学基础相当的班级,命名为实验班、传统班,两个班的数学及格率相同,平均分、优秀率传统班甚至略高于实验班,两个班进行对比试验,实验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传统班实行原来传统的授课法,时间一个学年。

(二)研究方法。

一是观察法,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各次考试成绩,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观察比较;二是实验法,实验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传统班按原来的教学模式由教师授课;三是问卷调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生、家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两个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的变化。

(三)试验过程。

第一阶段:传统班实行原来的授课方式,实验班实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对实验班60人,按照学生的个性、学习成绩、性别等综合考虑,分成实力相当的十个小组,每组6人,推选出小组长,明确各成员职责。成员1(成绩较差的)负责上网搜集资料;成员2(微机能力好的)负责编辑组稿、数据整理;成员3(组织能力强的)负责协调组织成员讨论;成员4(成绩好)负责对本组任务难点的突破;成员5、6(成绩一般语言能力好)负责对任务的展示。同时小组长也可以轮流当选,各成员的职责也根据实际进行变动,小组和小组之间、小组各成员之间都形成对标竞争关系,这样激活了整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对自己认可的一种状态下,进行主动认知。

第二阶段:确定小组合作教学形式。教师将教学任务分配给小组,由各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明确只有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完成了学习任务,才能计算整个小组的成绩,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每一名成员的积极性。如果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小组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也可以问其他小组,也可以问教师。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巡视每个小组的情况。然后小组间进行展示,教师对展示成果及时进行总结,对任务完成出色的小组提出表扬,对共同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答疑,进行修正补充。

(四)试验结果。

经过一学年的对比试验,对两个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成绩进行了比较,实验班各方面都优于传统班,试验结果对比如下:。

1.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两方面,对学生、家长、教师进行了问。

卷调查,发现,实验班的学生从整体上,改变了原来学习数学的态度,由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探究,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热情高涨,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成绩:。

从高一入学开始为起点,在一年的学习试验中,通过六次考试成绩,分别对两个班的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进行比较,在高一入学成绩相当的前提下,经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班的各项成绩指标都超过了传统班。

经过一年的对比试验教学,我真正体会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带来的变化,它不仅仅是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成绩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学习品质的提升。在试验班学生的眼神中看到是一种坚定,这种坚定让他们渴望并勇于探索知识的奥秘;这些在合作中培养起来的思想品质,是他们受益终身的财富。

参考文献。

[1]张红爱.高中生小组合作数学问题解决效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黄英电.壮族高中生数学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的行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同时对教学质量和目标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教师们就更加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尝试性改革,它试图打破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建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模式。

一、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将整个班级内的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小组内的学生的水平各不相同,每个小组设组长一名。为了让学生自己更好地自我监督与自我管理,将竞争机制引入学习小组,小组内学生的学习成绩、班级纪律以及班级内的各项活动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评量化。每周选出1-2个小组为优秀学习小组,被选为优秀小组的同时,组长随之被选为优秀小组长;每月在优秀小组里再选出1个优秀小组,并对优秀小组及小组长给予精神鼓励和一定的物质奖励。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要求小组内的学生们必须团结一致攻克学习难关,才能在每周和每月的量化考评中脱颖而出,这种学习模式不仅可以增强小组内学生的凝聚力,还可以调动小组长组织和管理组内成员的积极性。

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到实际语文教学当中,需要通过如下几个步骤实现。

(一)通过变换学生座次,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勒温认为:“团体的本质是其成员基于共同目标而形成的互赖,由此促使团体成为一个整体,若团体中的任何成员或次团体的状态产生改变,将会影响其他团体成员或其他次团体产生改变;而且团体成员内在的紧张状态,会引发完成共同目标的动机。”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中,尊重更应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也是学校实现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激发教师授课激情的一把钥匙。那么,如何在实际行动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呢?首先,打破传统的一排一排的秧式座次,让学生面对面围坐在一周,在座次上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一般情况下,4-6人为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一班平均分成10个小组。在分组过程中,班主任的划分依据和原则至关重要,它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成败,但也需要与学生共同商量。按照“同组不同质、异组不异质”的原则,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知识水平、性别比例等因素重新优化组合,使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均衡分部于每个小组,目的是形成小组间的竞争。每个小组设组长一名,每个小组成员为某一学科的科代表,小组内成员各有职责分工,一般是每个小组长负责行政管理,科代表具体分管学科记录等。

(二)在自主与合作中预习课程。

预习是学好一节课的重要开始。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先有小组学生集体预习,然后由老师批阅,这样就防止了部分学生懒于动手动脑的习惯。预习能否达到理想的效果,关键在于预习流程。只有设计好预习流程,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预习效果。首先,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体意思。期间,通过让学生查找资料的方法培养其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其次,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行设计课文导入语,这样既可以促使学生深入认真地读课文,又可以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第三,自行设计导入语后,小组长带领组内成员展示各自的设计,并进行交流,最后选出组内设计最好的导入语在全班展示。期间,教师可以让学生边听、边改,充实自己的设计。第四,小组合作解决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期间,需要小组长给组内成员分工,具体由谁负责哪一部分,并在短时间内通过听写等方法巩固小组内已经解决的生字词。最后,小组成员将自己的预习笔记进行整理完善,并查漏补缺,交由小组长检查。检查后,将预习笔记交由老师批阅,并适当打分。

(三)精彩纷呈的课堂展示。

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对课文有了深入的了解,内心就会充满自信,小组之间有一种谁也不服谁的竞争架势,课堂展示充满了竞争,让课堂气氛也变得活跃起来。在课堂展示中,甚至教师也会有自愧不如的地方,反而倒逼着教师必须时刻要充电,否则就会让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

(四)在争先恐后的态势中合作复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系统的、有结构的教学策略,以学生的能力、性别等因素,将学生分配到一异质小组中,鼓励同学间彼此协助、互相支持,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效果。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就注意到了这一点。由于引入了竞争机制,各个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积极投入到复习中,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组长带领组员或听写,或提问,或检查,或指点,或讲解,都想把自己小组的序号第一个写到黑板上,复习进度在紧张而有序中不断推进。而且在复习过程中,学生自己也在进行调整。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适应了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实现了语文教学民主化由师生观向生生观的转化,体现了教学民主化得整体性和发展性;尊重和落实了学生主体地位,遵循着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