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入党入团 > 党员思想汇报 > > 正文

商法的困惑与思考论文(优质16篇)

发表于2023-12-26 22:27:33 作者:梦幻泡

范文范本能够帮助我们理清思路,找到最佳的写作结构和逻辑关系。接下来,你将看到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你的写作提供一些思路与灵感。

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困惑与思考论文

摘要: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基于初中体育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等方面的作用,文章主要从注重学生自信心、合作意识、意志品质、竞争意识等品质的培养方面分析了初中体育教学中初中生综合素养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体育教学;初中生;综合素养。

当前,大部分初中体育教师在设计、组织相关教学活动中都未重视起学生性格的培养,教学内容、方法比较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兴趣,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初中生由于长期依赖家长的庇护与教师的帮助,当需要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时,不仅极度缺乏自信心、优柔寡断,一旦遇到阻碍就会选择放弃。体育教学对于促进学生重视体质健康、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体育运动所蕴含的积极丰富的性格教育因素、促进其形成优良的性格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应给予重视。

一、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在进入初中学习阶段后,学生的学习、生活节奏逐渐加快,需要承担的学习、生活压力随之增加,若不具备较强的自信心,就难以应对学习中的困难与挑战、准确把握每一次发展机遇,不论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是个人潜能,都将无法得到理想的提升。一直以来,初中生都处于自信心严重缺乏的状态,即使遇到了较好的机遇,也经常犹豫不决、羞于表现,最终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发展机会。通过对某校初中生的调查得知,该校初中生有一半以上认为自己学习成绩差,且在其他方面也不突出,这类学生在参加学校集体活动时也不愿提出自己的想法,甚至根本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还有1/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交际能力差,极度缺乏自信心,也有3/4的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羞于表现自己,并存在一定的应付教师、家长的心理。因此,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至关重要[1]。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带领并教授学生进行体育运动,通过训练及认真学习达到教学目的,完成项目练习。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而这种愉悦可进一步转化为自信。初中体育教师需要尽可能地安排能让学生获得愉悦感的体育活动内容,并在实际教学中使用录像或照片来为学生展现不同时期的竞技水平,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逐渐培养自信心,提升生活适应能力。

二、注重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一直以来,竞争与合作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方式,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初中学习生活,在具备竞争意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及优良的合作意识。初中生不论是生活范围还是人际交往范围都相对狭窄,进而导致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经常处于弱势,往往难以为自己营造更好的发展空间。所以,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为其今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奠定基础,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而对于通常都以群体练习方式开展教学活动的初中体育教学来讲,体育课堂是培养、发展学生合作精神的重要场所,初中体育教师必须要重视这一任务[2]。

三、注重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作为初中生在未来学习生活中完成繁重学业、适应复杂社会环境的关键条件,学生的意志品质主要涉及坚持性、自制性与决断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初中经常会表现出坚强意志品质缺乏,对家长、教师过渡依赖,在学习中只要遇到挫折就不愿意坚持,甚至就此放弃学业等,而作为国家的希望,初中生的意志品质对国家的建设、发展有着重要影响[3]。对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其学生坚强意志品质的培养。体育教学强调学生应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并在运动中通过不断坚持、努力来达成目标,进而促进其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由此可见,体育教学对其意志品质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际授课中,体育教师应对学生一视同仁,善于结合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承受能力来对运动难度做出恰当调整,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通过不同难度的训练后,都可以得到一定的提升,并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四、注重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

不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学生若失去竞争意识,就难以获得前进的动力、目标。而具备良好的竞争意识,能督促学生不断攻克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最终实现目标。所以,教师必须重视起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对此,初中体育教师可通过适当地在班级、小组之间设计相应的体育竞赛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在灵活多样的体育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提升自身的竞争意识。同时,教师还应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来激励学生的竞争意识。总之,性格能集中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良好的性格品质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将自己的潜力发挥出来,从而实现人生价值。为此,初中体育教师应正确认识到加强体育教学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以及培养其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的重要性,并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设计、组织各项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困惑与思考论文

公共体育教学评价是高等学校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公共体育课教学评价应该以公共体育课教学目标设置为依据,应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手段、方式、技术等。对公共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各种环节,包括教学过程、教学手段、方法的选用,课堂气氛、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质量效果等进行评测、分析,并给出最终的价值评判。但是,在现实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过程中,评价手段单一、指标内容条框化,且偏向定量化,从而导致现代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评价标准、内容、过程以及结果陷入了困境,严重影响了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和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2.1评价标准忽视了学生情感、审美等人文素养的表现。

当前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的适应性较差。体育教育除了教授学生体育基本知识、技能外,还要培养学生体育情趣、体育审美能力、学生之间的配合协作、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和人文素养,但在当代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过程中缺少相应的评价指标。体育教学的本质是直观感性的教育,但在实际教学评价中缺失,没有采用直观感性的评价方式,而是采用表格数字量化的方式进行评判,以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的运动量、运动强度的多少,学生练习的次数的多少,运动技能的掌握好坏,以及教师与学生教授、练习时间的长短进行评价教学效果。而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情感等难以用特定的指标分值来衡量评判的,这种分值的判断对学生的情感和学习积极性的培养是不利的,容易让学生产生紧张和恐惧心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缺少情感的投入以及对体育人文素养精神的领悟,这样就难以在体育教学中促使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体育教学的直观性、参与实践性、非量化性等特殊学习特征,使它与其它学科教学不同,从而决定了用一般学科的评价标准来进行对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评价是不科学的,是难以准确评价出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

2.2评价的内容仅限于体育知识与技能。

由于公共体育课的评价标准缺乏对学生人文素养评价的评判,导致了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评价,一方面过于注重体育知识技能的教学,而强调体育基本技能、基础知识是公共体育教学的传统要求,另一方面,过于强调体育运动对学生智力发展的'影响。过于注重学生体育基本技能、基础知识的形成,忽视学生非智力的因素的发展与形成,这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行为,影响学生正确体育观的树立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建立形成。

2.3评价方式轻视活动过程。

因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大多借用学术型学科的评价方式,评价过程基本只是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的评价,而忽视体育课堂与课外活动中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学习、锻炼的情况。教学评价大多只重视结果性评价,仅仅关注了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熟练程度、学生了解体育基本知识数量的多少进行评判。教学内容的评价也是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进行自行设置,随意性较大,这种以学习效果为最终考核价评定的方式是不合理的,在一定程度上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过程是由课堂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共同组成的,因而在对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中不能仅仅局限于对课堂的教学效果评价,要将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纳入评价范围,注重将形成性评价、参与性评价、增长性评价于一体的多元评价模式,从而提高学生体育学习锻炼的积极性。

3.1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增值评价方式。

学生是体育教学中的主体,是受益者,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积极性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实施,因而在教学评价中要充分尊重学习主体利益者的诉求,打破传统教学评价主体的范式局限,将评价重点放在学生个体成长与身体素质发展的主体性构建上,以实现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培养目标。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他们在进入高校学习前,在体育技能的掌握上、身体协调性、力量、运动技能知识的接受能力、生活成长环境等方面存在显著性的个体差异,如果采用统一效果评价或体育成绩技能达标评价显然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并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体育教学评价过程中,应关注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幅度进行评价,应该站在鼓励、欣赏学生进步的视角,寻求学生的自身价值,对不同起点水平的学生做出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层次的评价,并以学生体育学习锻炼过程中的进步幅度作为评价制度,从而营造出一种“只要努力,就可以实现理想”的高校体育教育环境,通过增值观念来完善公共体育教学评价目的,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锻炼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提高高校的体育教学质量,并最终达到提升高改善当代大学的体质健康水平。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训练和体育基本技术能力训练,还要对学生的意识观念、艺术欣赏能力、卫生保健知识等方面进行引导和培养。因而公共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设置情况也是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进入大众化后期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内容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体育基本常识、体育人文知识、体育基本卫生保健知识以及运动中自我健康监测等基础理论知识,通过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可以使能够科学合理的参与日常体育运动锻炼,促进身体健康水平的提升。第二,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运动项目的设置应参考学生未来工作和生活环境的需要,选取那些日常生活中可以随意参与且能够轻松自如投入的体育运动项目,从而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奠定基础。第三,体育对人们的艺术情操陶冶、缓解工作压力、提升审美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因而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内容设置中,应适当安排一些体育欣赏内容,例如:观看体育经典的大赛、表演,世界优秀运动员的访谈节目等,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与热爱。

3.3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要以提升“教”与“学”的效果为目标。

“教”与“学”是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活动,二者相辅相成,“教”是为了更好的“学”,而“学”又反作用于“教”,学生的“学”促使和要求教师在“教”上不断创新、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用等,只有二者不断改进提升和改进才能更好使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升。因而要建立促进教师“教”水平的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在该评价体系中要以体育课堂教学为主要观测点,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方法、手段以及行为观点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专家、同事、学生、领导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使教师获得多方面的反馈信息,从而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学生作为体育教学直接的受益者与参与者,其学习效果则是体育课堂教学中最直观的反映和展示,学生以“学”的角度对公共体育教学评价是相对客观合理的。这种以课堂体育教学的观测评价重点的评价体系,可以更好实现提高教师的体育教学水平及学生体育学习能力的共同目标。

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困惑与思考论文

摘要:随着国家教育部门近几年对于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学校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也不断加深重视,从课间操改革等加强了学生体育锻炼。而其中体育课在学身体训练中具有指导意义,面对学生体育兴趣缺乏这一现状,很多学校都已开始究其原因,并找寻解决办法。基于此,本文将探讨初中体育教学如何提高学生参与兴趣办法。

引言: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抽象知识较少,学生可以通过模仿练习就能学到体育项目训练方法,这是体育教学易处。但在教学中其也有与其他学科一样难处,需要教师因材施教,针对不同体能学生提供不同种类训练办法,不能统一管理、笼统安排。而且任何学科都需以兴趣作为导学,才能真正发挥其教育优势,因此提高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对体育教学意义重大。

1体育课主动参与意义。

1.1有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学生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其中表现在“体”方面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加强学生体育锻炼,帮助提高身体素质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好,才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人,自发进行体育锻炼,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培养出一技之长,学生可以将其作为个人爱好进行锻炼,如果遇到学习压力,还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方法进行正确释压。而且人在进行体育锻炼后,汗液会帮助带走一部分毒素,还能增强身体呼吸作用,促进血液循环,进而提高免疫能力,对于学生平日学习所产生的不良姿势也有矫正作用[1]。

1.2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可以从两方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首先,学生从要我学转换到我要学,可以使教师增加训练强度,而且教会学生一些课程任务之外体育项目,使学生对体育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其次,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找出学生体能发展不足,改变课程设置,进一步提供针对训练,使学生不仅拥有健康身体还拥有健康训练方法。而且体育教学情况、学生掌握程度可以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而反馈给教师,教师可以依此做出改正,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2]。

2.1学校重视程度低:

学校对于体育教学重视程度低有两方面表现:1、教师编制少。很多学校都面临体育教学人才匮乏现状,由于对其他文化类科目重视程度高,在体育教学方面只有几位教师,但是要管理整个体育课,使教师分身乏术,不能面面俱到进行教育资源分配。2、体育活动少。学校体育活动少,使学生体育兴趣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没有足够体育展示平台,使学生不能看到体育魅力,也没有过多机会参与到体育活动中[3]。

2.2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据了解很多学校体育课安排一般为“大锅饭”训练方法,强调集体训练,先安排做热身运动,然后是跑步,接下来再针对体育考试做一些训练项目,或是自由活动,对于学生完全没有起到体育教学目的。使学生将体育课安排视为一种任务,只要按照任务被动参与就可以完成课程目标了,使学生在体育课中没有受到体育兴趣培养,课下自然也不会将太多兴趣投入体育锻炼。

3提升体育学习兴趣方法。

3.1学校加强重视程度:

事先要增加体育互动安排,很多学校体育活动一般都只是运动会,而且一般在秋天举行,学生虽然感兴趣但并没有起到全员参与效果,因此建议学校应该多举办一些体育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体育活动分为两种,竞技类与非竞技类。对于竞技类活动,学校可以每月办一项体育比赛,作为体育课实践成绩,来鼓励学生踊跃参加,如果学生参与程度不高可以设置一些团体比赛项目,如排球、篮球等。在比赛时先在班内进行选拔,将班级男生、女生分成两个队伍,获胜方可代表班级再与其他班级进行比赛,教师则可以在体育课上对学生进行训练,帮助其在比赛中表现更加出色。学生通过参加比赛不仅能培养同学间感情,还能养成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性格,在一次次训练中也能感受到体育魅力[4]。非竞技类比赛更加注重全员参与性,教师在活动前首先要为学生讲明活动意义,及对于身体益处,使学生在课下活动时也能将其用于锻炼,可以在周末带学生远足,或是骑自行车到郊外游览,使学生在感受体育魅力,还能反放松身心,有益于健康发展。

3.2教师改善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中更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而且增加教学手段,添加教学魅力。可以将层次教学法运用于体育教学中,现在教学前针对学生兴趣与班级学生体能素质情况,如近视眼、肥胖等,增加体育课程项目种类[5]。把体育课变为多选课,学生可以凭喜好进行挑选,夏天为学生开设游泳、跳水等项目,冬天则可以为其提供滑冰课。用多样、新颖教学课程吸引学生注意力。规定学生初中三年必须学会三项体育项目,帮助学生设定体育课程目标,通过体育课学习专业训练方法,学会体育项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体现层次教学思想,依照学生情况为其设定不同强度训练目标,以鼓励为主,使学生看到自己每堂课都有所进步,增强自信,提高对体育课学习兴趣。另外,学校要加强对于体育人才培养,引入不同类型体育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

总结:

任何年龄段的人都需要体育锻炼,来提高身体素质,但正确锻炼方法才能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这也是体育课职责体现,教会学生体育项目以及正确训练方法,帮助学生强健体魄。针对目前体育教学学生兴趣缺失现状,校方要加强对于体育教学重视程度,多开展体育活动,增加体育课程种类,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体育课中。

参考文献。

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困惑与思考论文

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向,即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新课程在学习方式上确立了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理念,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为具体形式的学习方式。体育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状态,它是方法、手段、策略、认知、情感、态度、品质等诸因素在学生体育学习过程中的综合作用的显现。转变学习方式,就是指对传统的学习方式进行变革,改变旧学习方式建立在人的客观性、受动性和依赖性基础上的单一的、他主的与被动的学习方式,倡导一种体现学习主体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发展。

1.学生主体性缺失。

学生主体性缺失,一方面表现为学生主体内在的自我迷失,即作为体育学习主体的学生不明白自己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在此地位中的行为规范和应该发挥的作用;另一方面是教师的“传教”方式加剧了学生主动性的丧失。

2.被动接受。

在体育学习中,学生往往像自动摆放的活“机器”,只等着体育教师往里面填东西,课堂上缺乏思考和实践,没有质疑也没有反思,更缺乏创新精神。这种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在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课堂里绝不是个别现象。

3.方法机械。

生动活泼、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方法,既是学习积极性的体现,又反过来促进积极性的高涨化和持久化。学习方法呆板,会使人无法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影响学习的积极性,也严重影响到学习的效果,不利于运动能力的形成。

4.过程封闭。

过程封闭主要体现在体育学习中学生学习的内容僵化。体育教师往往把国家统编教材视为教学内容的唯一蓝本,忽视校本教材的'开发,始终坚持从书本到书本的传统教学方式,造成学生脱离生活实际,更谈不上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处事能力。

1.农村学生体育学习方式存在问题的客观原因。传统的教育思想以及沿袭了千百年的学习方法,以其强大的习惯势力掣肘着农村教育前进的步伐,左右着课堂。一届又一届的农村学生对原有的学习方式方法已经习以为常。这主要是我国部分农村相对封闭、落后,加之应试教育的背景,使我们的家长、教师、学生眼睛只盯着分数等原因造成的。

2.农村学生体育学习方式存在问题的主观原因。部分农村学生不了解课改精神,不能认识到课改的重大意义,其中的原因是跟我们的学校对课改不够重视,没有认真组织学生开展相关文件的学习。

3.农村学生体育学习方式存在问题的另一原因,就是学生的个性品质和心理特征也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方式。如懒惰的学生,墨守成规,安于旧的学习方式;性格内向的学生,缺乏表现欲,自我封闭性强;调皮的学生,排斥异己等等。上述三个方面的原因,都给我们农村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学习方式的转变带来困难。

1.认识上的策略思考。

(1)体育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体育学习的目的,以增强学生学习体育的内驱力。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罗杰斯指出,当学生正确地了解学习的内容的用处时,学习才成为最好的学习。即只有明确学习目的,才有可能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形成学习内驱力,进而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必须通过学习目的教育,来增强学生学习内驱力,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2)充分认识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意义。转变学习方式,就是指对传统的学习进行变革,改变旧学习方式建立在人的客观性、受动性和依赖性基础上的单一的、他主的与被动的学习方式倡导一种体现学习主体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发展。学习方式滞后将影响教育目标的达成。因此,转变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旧的学习方式,不管对国家还是学生个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行动层面上的策略。

(1)发挥学生体育学习的主动性。任何有效的学习方式都是建立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基础上的。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既有赖于教师也有赖于学生本身。

(2)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发挥独立性。应该让学生明白,体育学习是学生个体内部精神运动的过程,要靠学生自己完成。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有展示自我、体会成功的机会,以利于学生自信心的确立。

(3)张扬学生个性。在体育学习中,学生要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敢于创新,追求独特性,使自己的长处得到长足发展。

(4)采用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采用这些新的学习方式,是贯彻实行课改精神的体现,也是改变旧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

总之,在农村中学体育学习中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仅关系到学校教育的进步,而且更是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应该受到学校管理者、教师的高度关注,以便让农村学生拥有良好的体育素质。

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困惑与思考论文

摘要:初中体育教学在初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些年来,我国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力度逐渐加大,教育工作者对于初中体育教学的教育方法进行了充分的探究。初中体育教学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德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往往过于重视文化课的学习而忽略体育教学,就传统初中体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基于创新角度探究了初中体育教学的方法,希望能够为提升初中体育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初中体育;方法探究;创新角度。

1.学校对于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长久以来,我国的初中学校过于注重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并且把文化课的考试分数作为重中之重,而对于体育课程则是一再忽略,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学生的升学率成为学校的主要教学目标,然而,这种做法是与素质教育相悖的,是一种得不偿失的错误做法,因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的提高也是至关重要的,体育教学就是提升这两种素养的重要环节,只有做好体育教学工作,才能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成为21世纪的优秀人才。在很多学校的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课程的时间并不多,在每周所有课程中占有的比例少得可怜,然而,即使是这样,仍然存在着文化课时间占用体育教学时间的现象,导致了文化发展与体育发展的失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初中教育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和陈旧,而且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知识灌输现象,这种教学过程缺乏互动性,因而大大影响了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兴趣,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除此之外,很多体育教师过于注重体育理论的教学,往往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大量的体育基础知识,而不进行外出体育活动等相关实践,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要想提升初中体育的教学质量,完善的评价体系是必不可少的,这关系到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积极性,然而,在我国目前的初中体育教学中,仍然缺乏科学和完善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初中体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升。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当通力合作,立足于当地的教学实际情况,共同制订健全和完善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从而充分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素养。

为了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我们首先需要创新初中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观念在教学中是具有根本性地位的,是方向性的东西,只有创新教育观念,才能够有效转变课堂教学模式。为此,初中体育教师应当多多参加学校组织的交流和培训,并深入探究新课标的改革,从而具有自身独到的理解,更新自身的体育教学观念,与此同时,学校内部也可以定期组织相关的教学交流和研讨会,让教师相互之间探讨教学心得和体会,取长补短,最终达到教育观念的整体进步。最后,教师应当充分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点,从而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开展合适的体育教学,达到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2.创新体育课堂教学方法。

初中生处于比较叛逆的年龄阶段,他们的心智并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属于比较活泼好动的群体,因此,体育教师应当充分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创新相关的体育课堂教学方法,不断丰富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从多个方面和多个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初中体育教师可以合理规划时间,把基础知识讲授和户外体育实践的比例分配好,另一方面,体育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情境教学,根据当节课堂的教学内容设置合理的体育游戏,从而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体育知识、提高身体素质,最终提升他们的课堂参与性。

体育教材的内容是体育教学的基本元素,在我国目前的初中体育教学中,学校所选用的体育教材以文字为主要依托,而图片、音频和视频没有被很好地利用起来,因而体育教材的内容比较单一,知识的学习过程比较枯燥,学生缺乏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当注重对于教学材料的选择,所选教学材料应当具有创新性,要包含创新的教育理念、创新的教材体系、创新的开展形式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满足21世纪教学理念的需要。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运动视频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刘翔的百米跨栏,张继科的乒乓赛事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深化学生对于体育的认识。总而言之,初中体育教学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基础性的意义,教师必须加强这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并不断创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开展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把这些理念和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宗元,陈晓雪.以创新角度为基础的初中体育教学方法探究[j].科学中国人,(8):225.

[2]黄剑刚.关于初中体育教育中教育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7).

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困惑与思考论文

大学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后期阶段,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应根据“全民健身计划”、“体育强国计划”的基本要求进行制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体育运动锻炼的基本技能、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体育健身意识,培养学生欣赏体育赛事的水平,提升体育艺术素养,以及促进学生养成终身参与体育运动锻炼的意识习惯。公共体育教学目标的大众化和普及化,是相对于体育精英教育或体育院校(系)的体育专业教育而言的,它属于一种通识性教育,公共体育教学不是培养体育高水平运动员或是从事体育教学与训练指导的体育专业人才,而是培养热爱体育锻炼、具有自我运动监测的基本知识和体育艺术、体育赛事审美鉴赏能力的普通人民群众。从经济学看,人民群众是体育产品的消费者,尤其在体育产业日益蓬勃发展的现代社会,更是如此,公共体育教学的大众化就是培养具有体育消费需求和能力的群众。体育是文化产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体育产业发展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消费者的水平和能力。体育赛事的举办转播、体育媒体的存在、体育用品的生产与销售等领域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就在于体育消费者的多少。世界体育文化发展强国美国的体育产业发展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美国篮球、橄榄球、棒球运动项目的发展以及运动服品牌阿迪达斯、耐克等产业能得到蓬勃发展,就是因为在美国有巨大的体育消费者群体,而具有庞大体育消费数量的公众也是美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

体育教育与科学文化教育形式内容不同,在高校教育教学中体育教学常被称之为“术科”教学,而其它科学教育被称之为“学科”教学。公共体育教学是指教师的主导下学生通过身体力行的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中学会体育运动锻炼的基本技能和运动常识,体育学习主要不是大脑的思辨性活动,而是通过感性直观的肌肉体验活动中师生的情境兴趣性活动,肢体和大脑的协调活动来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在体育课程学习中不具备线性特征,是肢体参与体育运动是一种直观感性的肌肉感觉,是一种非物质传递的技艺性学习,在其学习中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因而在公共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教授运动技能外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意识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体育锻炼意识,主要包含:体育自我锻炼意识、体育运动中自我监测意识、对体育美学的欣赏意识、团队参与意识、娱乐意识等。

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困惑与思考论文

摘要:体育这门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是增强体能,锻炼身体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科目。通过体育课的学习训练,让学生们认识到体育教学带来怎样的益处,并且如何舒缓学生们的压力,增强学生们的免疫力,展现健康的身体素质,这是体育在学生时代的教学任务。对于社会的不断进步,体育也在课程的教学方式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本文针对初中体育采用多样化教学模式进行训练展开探讨。对多样化教学的益处进行分析以及对多样化训练的措施与价值进行探讨。

经过专家研究认证,体育训练对于人们来说是一项提高身心健康的体能锻炼。锻炼可以提高人们的免疫力,使人们的身体更健康,更有活力。不同种类的体育运动对于学生们的锻炼也起着不同的作用。对于初中学生们来说体育锻炼非常重要。由于学生们发育还不够完善,还处在成长期阶段。所以透过体育课的训练使学生们韧带,骨骼可以更好的继续发育。促进学生们的成长,完善学生们的发育状态。为了能够让学生们充分的发挥体育方面的特长,和完善体育教学的任务,所以对初中体育教学采取多样化教学进行施教。经过研究发现,多样化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可以达到期望的学习目的。

1.1在体育教学中,采取多样化教学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认识到更多的体育项目,让体育活动不再单一,引入不同类型的体育项目,开阔学生们的体育视野,提升学生们的认知能力。例如:体育课程引入多样化教学策略之一,增添体育教学项目,使得学生们充分能够发现自己的特长,认识自我的能力。从普通的篮球足球,最后到提升教学措施让学生们接触到乒乓球,排球,羽毛球等奥运会比赛中的体育项目。多样化的教学项目对于培养学生们的身心健康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于不同种类的体育项目活动及时引入,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从而将体育教学课程的学习气氛推向更高一层。

1.2建立多样化体育教学课堂,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们的运动细胞。例如:在体育课程学习中为了活跃气氛,使得体育课程多样化,在适当的阶段可以添加游戏,组织学生们以比赛的形式来完成体育学习的项目。如果以跑步作为此节课程的学习目的,那么可以让其变得更加活跃,不以单单跑步而进行授课,那样学生们会感到枯燥无味,并且极力的想要退缩,如果以比赛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仅将跑步这一内容灵活运用其中,从而还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们的团结能力。

1.3初中体育课程引入多样化教学方法,让原本形式化的课程更加生动形象,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了让体育课程更加有意义,更加生动形象,可以引用多媒体教学来实现体育课程多样化教学的期望。例如: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来对一些体育项目进行授课,通过多媒体老师可以展现更多的体育项目素材,并且资料丰富,老师可以将一些体育运动员的比赛视频进行播放,通过运动员的操作来进行分析授课,这样可以让课程更加生动形象,提升教学层次。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1.4班级组合式体育教学模式来引入多样化教学手段,为了促进学生们的积极性,采取多个班级一起上体育课,例如:初中一年级如果有12个班级,我们对课程安排可以以4个班级为单位,也就是令其中4个班级在同一时间进行上体育课,然后学生们经过体育课彼此熟悉,培养相同的爱好,大家还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体育比赛,以改善体育课的氛围,然后具有相同爱好的同学可以一起切磋各项技能。进行小型比赛,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例如:1,3,4,8这四个班级进行体育课程训练,老师可以以各班级为代表进行分组,然后组成4个方队进行踢毽子比赛,以相同的人数进行参加,最后以累积踢毽子的数量定输赢,这样学生们都有参加比赛的机会,还使得体育课堂更加活跃,锻炼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呈现出多样化体育教学带来的正面影响。

2.1首先对初中学生采取体育多样化教学训练,是为了加大学生们体育学习选择的余地。做到对于每一位学生能够公平。更好的让学生们学好体育这门课程。保证让每一位学生能够充分的得到锻炼。在这种多样化体育授课中,也让学生们认识到教育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改变。是如何提高我们身体素质的。并且会让我们有什么样的新发现。发现学生们在运动上的潜力,提高学生们的自信心,增强学生们的体质,拥有一个健康的好身体。

2.2引入多样化体育教学方法,可以完善体育教学任务,也是体育教育改革的一个新方向。透过改革合理的使每一位同学根据自身的素质来进行完善。认识到不同运动给我们带来不同的乐趣,对于不同的运动锻炼我们身体不同的部位具有怎样的影响。最终健康是我们生活的根本。通过教育的转变设计出学生们最有利的教育理念。学生们更加注重体育给们所带来的魅力。积极配合教育的发展。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催促下。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们学习中理解其中的含义。总而言之,一切的新观点与新的改变都是为了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接受教育,让家长们放心。体育训练对于如今的人们来说是最重要的。俗话说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只有身体健康你才可以做想做的事情,只有身体健康你才可以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或者事业中。也只有健康的身体也才能去完成你的梦想。所以也是为了学生时代能打下良好的基础。引入多样化教学方法来针对初中体育教学,开阔学生们的视野,留给初中学生们更多的体育学习空间,让体育课变得更加有意义,在学习与生活中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减轻学生们的压力,锻炼学生们的体魄。如今得到了家长与老师的认可,相信会为社会培养出一批个性鲜明,健康活跃的新一代有为青年。

参考文献。

[1]裘杰,例谈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策略[j].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2015.。

[2]罗志良,浅谈初中体育教学方法的多样化[j].亚太教育,2015.。

[3]蒋明林,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教学,提高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6.。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困惑与思考论文

摘要:近年来中学生体质普遍下降现象越来越引起教育部的重视,为了全面提高中学生体质,教育部进行深度课程改革,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的深入,特别是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多种新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兴趣教学法被广泛的运用到体育课堂教学。未文浅谈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必要性,简述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探究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中应用的模式,为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作参考。

关键词:兴趣教学法;初中体育;运用。

初中体育教学在整个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的参与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锻炼身体,还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兴趣教学法引入到初中体育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基于此,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作出以下几点分析:

1兴趣教学法定义。

兴趣教学法就是以直观教学为出发点,把兴趣作为教学的手段和动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正是指如何使学生具有对体育的强烈需要,激发其兴趣,从而产生巨大的内驱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使学生具有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这通常来自需要和兴趣两个方面。

2.1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将兴趣教学法应用到初中体育中,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兴趣,采取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例如,在体育课堂上模拟各种比赛项目,让学生以自由组合的方式参与到游戏中去,使学生切身体会到活动的乐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以往消极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学习体育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2.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的兴趣:

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是通过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身体素质、个性发展等,再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展示,以此来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比如,体育课上的立定跳远,体育老师可以设置“摸石头过河”的游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设定不同地距离,不同形状的石头,之后利用这些石头完成跳跃,以此来加强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锻炼兴趣。

3.1缺乏整体的教学模式:

目前,初中体育教学模式采用的仍然是“放羊式”教学,缺乏整体的教学模式。体育课程设计没有全面的分析学生的个性兴趣,没有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主体作用,体育教学只是采用跑步、比赛等简单的形式进行,使学生只能在体育教师的安排下进行活动,被动的参与,无法形成个性化需求、整体性推进的体育活动模式,不利于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中的推广和学生兴趣的培养。

3.2兴趣教学法的应用不到位:

目前,我国初中教学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观念,过分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忽略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很多体育教师仍然存在着体育课可上可不上的思想,就算是上体育课,也采用的是随意教学,缺乏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深入的分析,体育活动内容单一乏味,没有将兴趣教学法真正的运用到初中体育课中去,使学生失去了上体育课的兴趣。

4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中应用的模式。

4.1兴趣小组的自由组合: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很多体育教师也逐渐重视应用兴趣教学法,根据学生间共有的兴趣爱好,由学生自由组合形成兴趣小组,使学生的作用得到发挥,学生取得整体进步。例如,可以通过拔河、踢毽子等具有竞争性特点的体育项目以锻炼学生的勇气和竞争意识;通过接力赛、成语接龙等集体性项目以培养学生融入社会和集体、与人合作相处的能力;通过健身舞、打花鼓等较强趣味性的项目增加学生的运动兴趣。

4.2游戏教学的教学模式:

初中体育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改善学生学习体育的现状,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在课堂上,可以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和身体条件,制定不同的游戏,以丰富的体育课堂内容,营造生动活泼、幽默风趣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体验运动带来的趣味。有利于学生开动脑筋,拓宽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增强面对困难的信心,同事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造的能力。

4.3情景引导教学模式:

在初中体育教学的课堂中,采用情景引导教学模式,主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状态和爱好专长来设定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来,增强参与运动的兴趣,从而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比如在中长跑:800米体育项目中,用这个项目的世界冠军的成长经历为背景,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点,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中长跑项目中,通过锻炼,达到良好的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还能通过这种情景引导教学,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品质。

4.4心理引导教学模式:

初中生的年龄段在12到16岁之间,这个阶段的学生容易浮躁、急躁和叛逆等,当学生出现这种不健康心理的时候,不仅会直接影响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而且对于学生自身发展具有极大危害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尤其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引导,应当多开展以合作意识为主的体育项目,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例如,开展球类这样的集体项目,使学生在课程中养成团结协作和自我竞争的意识,学会互相帮助。开展单杠、跳马等项目,使学生克服恐惧心理,养成积极向上勇敢无畏的精神。

5结论与建议。

兴趣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还能提升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进而提升初中体育的教学水平。兴趣教学主要从学生个性发展的角度出发,针对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心理状态和身体条件等来设计课堂内容,通过兴趣小组自由组合、游戏教学、情景引导和心理引导等教学模式来实现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课堂中的运用,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困惑与思考论文

摘要:社会的不断发展,推动了体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愉快体育教学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主要针对愉快体育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依据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应用策略,希望能够推动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在初中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体育教学占据着重要地位,是素质教学工作开展的主要构成部分,同时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有直接影响。

一、愉快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素质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教学需求,并且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初中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师只有积极对相应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愉快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工作的应用,能够使学生愉快学习,并且还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实现良好的体育教学目标。

二、愉快教学的应用策略分析。

所谓的愉快体育教学,主要是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采用合适方式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以及爱好。并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积极对学生进行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快乐的体育学习氛围。因此,在此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营造一个快乐、愉悦的课堂氛围,从而保证学生在体育教学工作中,能够积极乐观地学习与生活。

1.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初中体育教学对学生来说具有重要作用,是学生正式学习体育的重要阶段。一般来说,初中时期,学生发育较快,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较差。初中生由于刚刚进入中学,不能很快适应中学的节奏,容易出现厌学心理,一直处于一个紧张的状态下,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积极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处于一个放松的状态,因此,教师应该从实际状况出发,坚持以学生为主,保证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另外,教师还要积极鼓励学生,保证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获取良好的乐趣,例如,有的学生不喜欢打乒乓球,教师可以在打乒乓过程中,设定相应的规则,对于打得较好的可以将其分为a等,打得一般的分为b等,打得不好的分为c等,然后给予不同的奖励,同时,教师还要做好总结,让学生在运动中学会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做到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保证教学中的趣味性。

在体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保证体育教学的趣味性是教学工作开展的主要举措。通常来说,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一些相关的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导致学生没有兴趣,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只有积极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初中篮球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完全按照教师的想法进行教学,导致学生处于被动状况,不能很好地学习。而教师坚持学生为主,让学生选择一些合适的篮球训练方法,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师生平等,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3.教师还要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

在初中体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使学生能够明确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通常来说,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在实际的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教学质量评价定向性原则,评价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服人。(2)多样性原则:评价过程中,教师应该从不同角度出发,制定完善的评价体系。初中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价,还要通过教师、学生等。(3)职业性原则:评价过程中,教师应该以职业标准作为导向,满足职业教学评价的需求。另外,在实际的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学校评价过程中,主要以制度为主,制定良好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师还要进行课堂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评价指的是学生对自身的认识、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等进行评价。通过自身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方面,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及时改正,提高学习效率。综上所述,愉快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2]刘伙新.试论愉快体育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5,5(15).

试论高职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思考论文

针对高校青年教师的现状、所遇到的问题以及他们的心理特点,高校在对青年教师的管理过程中需要特殊对待,并予以更人性化、长远化的制度、措施,以更好地激励和培养青年教师,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学术水平和未来的竞争能力。

3.1采用发展性教师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

对高校教师来说,内部动机比外部压力具有更大的激励作用,而且自我激励的效果更加突出。奖惩性教师的激励主要是针对较成熟的高资历教师,对于缺乏阅历、经验、知识底蕴的青年教师更多的只会带来担心以及对奖励无望的认识,难以调动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更难以促进青年教师的发展。鉴于此,人们已逐步认识到发挥教师评价的激励改进和导向功能之重要,近年来“以评促改(建)”等发展性教师评价思想的科学运用已逐渐被高校运用。

最先引人发展型教师评价观念的王斌华教授认为。发展性教师评价的主要特征是:(1)学校领导注重教师的未来发展;(2)强调教师评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3)注重教师的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和专业价值;(4)实施同事之间的教师评价;(5)由评价者和教师配对,促进教师的未来发展;(6)发挥全体教师的积极性;(7)提高全体教师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8)扩大交流渠道;(9)制定评价者和教师认可的评价计划。由评价双方共同承担实现发展目标的职责;(10)注重长期的目标。可以看出,发展性教师评价,在评价方向上立足现在、兼顾过去、面向未来,不仅注重教师的'现实表现,更加重视教师的未来发展,重在促使教师自身的“成长”。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以促进教师发展,以教师为核心,以发展教师个体为理念的教师评价。注重教师的个人价值,评价目标和评价计划要由评价者和教师协商制定,双方认同,把实现教师个体发展目标和实施评价看作是双方的共同职责。

对青年教师采用发展性教师评价方式,对他们的工作成绩和贡献加以重视和表扬,这将有助于提高青年教师的自尊心,帮助其产生信心和积极向上;青年教师更迫切地需要有机会讨论和反省自己的工作表现,渴望获得机会畅谈自己的工作成绩和压力;尤为重要的是,校方得以了解他们的需求,从而制定出更加合理的进修计划和资源分配计划,最大限度地满足其尊重和自我发展的需要,从社会、心理方面来鼓励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将更有助于对青年教师的的激励和发展,也有利于增强青年教师与学校的凝聚力、协同性。

3.2通过青年导师制,帮助青年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针对青年教师的现状和教学、科研方面所面临的难题,学校可以通过青年导师制的方式帮助其获得教学及科研水平的提高,即通过成熟的中年教师、教授、副教授等资历、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青年教师的导师,为青年教师提供双向交流和学习的通道。青年教师与导师双向选择后,导师负责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培养青年教师教书育人、严谨踏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对青年教师传授科学的教育思想,发挥“传、帮、带”作用,使青年教师尽快熟悉业务,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业务素质;根据接受指导的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提出培养的措施和目标,并严格执行培养划;指导青年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通过有计划的听课、指导等,完成对青年教师讲课提纲、教案的撰写和课堂讲授技巧和方法的指导等;有针对性地协助青年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指导青年教师的科研建设。通过青年导师制的实施,可以最直接的解决青年教师业务工作上的难题,使教师队伍更加团结,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较快的提高。

3.3建立有效的高校教师培训机制,以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

针对青年教师对教学水平、专业知识、教育方法等提高的需求,高校可以通过建立起有效的教师培训机制,有组织、有计划地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以建立起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青年教师队伍。在教师队伍中,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应该得到充分重视,他们知识面广,思想活跃,学历层次相对较高,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精力充沛于开拓进取,受过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训练,在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上优于一般中老年教师。从年龄上与学生相差不大,其思维方式、价值观等与学生相近,他们之间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容易沟通。培训一方面是师德教育,教师要为人师表,必须做到“为人为学,为人在先”,大学生容易对年龄相仿的教师产生更多的认同感,因此青年教师更需要了解各项教育法律法规、学校管理制度以及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为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要加强专业培训,培养创造型人才。因为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历练相对处于劣势,在培训工作中,可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如以引入讲座、短期或不定期进修、外出学习、参加研讨会等形式来加强青年教师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总之,高校的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日益增强的新生力量、中坚力量,其成长与发展需要高校提供相对积极的政策、发展的空间和支持的举措,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激励工作将成为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高校竞争力提升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谈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困惑及思考论文

从事农村英语教学的教师都知道,农村中学生源参差不齐,有的小学时期根本没有接触过英语,有的接触过但发音很不标准,有的则有一定的英语基础。进入中学后,有的学生从第一天起就对英语不感兴趣,也没有学好英语的信心。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是非常明显的。但新课改也给我们带来一些困惑,使我们感到深深的忧虑。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从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入手实施创新教育,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一、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现阶段农村学生家长都能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但大多数家长说不上几句英语,对辅导孩子英语来说更是一窍不通。因此教学任务就落在教师的肩上。从事农村英语教学的教师都知道,农村中学生源参差不齐,有的小学时期根本没有接触过英语,有的接触过但发音很不标准,有的则有一定的英语基础。进入中学后,有的`学生从第一天起就对英语不感兴趣,也没有学好英语的信心。对于农村英语教学来说,最缺乏的还是英语语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最好能利用现有条件创设英语语境,例如多媒体教室或者学生自己安排时间听学习材料的录音,尽量一边倾听,一边跟着朗读,如果能大声地读出来,起码学生已经建立了一定的自信,这对于学好英语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在学生听读之前指导学生倾听方法和注意的事项,如何把握倾听重点。从教英语教学多年,笔者发现课堂教学组织的形成和效果往往是决定学生成绩的关键!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教,学生在课堂上怎样学,一直是教师们探讨的重要问题。近年来,经过课程改革,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有教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也有教师在课堂教学课堂问题面前无法克服,这在农村英语教学中更为明显,同为相同的孩子,基础比城市里面的相差太大。

二、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做到因材施教。

农村教师如何应对教材?教材是语言知识的载体,教师通过教材向学生传授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教师应该掌握主动权,根据学生的实际基础水平和需求,结合自身的教学风格合理使用教材。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和自身对英语的兴趣。否则,每天上课对学生就如坐监狱一样难受,上课打瞌睡,做小动作;有的有些英语基础,初中时对英语有一定兴趣,靠死记硬背掌握了一些单词,但随着单词量的增大和单词越来越长,记忆难度增大,学生没有好的学习方法,久而久之,英语成绩逐渐下降,便放弃了英语学习。要想学好英语,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首先要过英语单词关。而英语单词多年来一直是英语教学上的一块硬骨头。笔者在教学英语单词时,除了利用实物教学、图片教学、玩具教学、体态语教学、比较教学、感受教学、简笔画教学等教学方法外,还组织各种有趣味性的活动帮助学生学习、记忆单词:小组默写单词总评、同桌搭配背诵英语单词、词语接龙等活动来激发学生记忆单词的兴趣,使枯燥的单词在富有竞争性的活动中,学生相互督促、自主记忆。新课程标准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的统一。面对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应对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作出相应的角色转换,教师首先要更新理念,努力创建新标准下的新型师生关系,以适应新时代英语教育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的农村英语教师在课堂前,钻研教材、熟悉教材。教师通过课前准备,知道这节课的重难点,该使用些什么样的课堂练习题,哪些地方应该花的时间多,哪些地方花的时间可以少一点,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纯正的语音,这是教师走进学生心灵的第一关。从第一次上课,教师大方得体的教态、流利而标准的口音、漂亮的书法,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你的课就会深深地吸引学生,学生在心里就会喜欢你、喜欢你的课。

三、注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的事,只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才是有效的,才能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教师是引导者、促进者,学生是合作者。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角色定位不准,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应该面对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参与,但是由于某些环节对学生的要求太高,而造成了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做到,于是课堂成为少数得意门生的舞台,多数学生当观众,课堂气氛压抑得很,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多数环节应该面向全体学生,难易适中,有的采取当前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但是在分配学习任务没有明确的要求,以致出现了“小组代言人”这样的角色,所以虽然是小组合作,但是内部仍然有主角与配角,多数学生还是不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因此,如何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多鼓励,少批评,关爱“学困生”,避免“两极分化”

农村学生说英语时,经常害羞、胆怯、怕出错,使他们的思维受到阻碍、压抑,久而久之,学生就再也不敢开口了。所以要多鼓励,少批评,使课堂一直处于和谐、宽松的环境中,使他们对学习消除顾虑,充满自信。在教学中,对于没有准备充分或表演不理想的学生,不要立即给他评价,可以再给他们一次表演机会。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位学生,而且要特别关心和照顾“学困生”,上课应多表扬、多鼓励他们,课后耐心辅导,多谈心,让他们明白他们和别人一样,教师同样爱他们,使他们树立信心,帮助他们获得成功。

五、坚持用英语授课,训练学生听、说、读、写。

笔者认为课堂上教师用英语授课,尽可能增加学生听说的机会,丰富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笔者认为,学习英语有四个关键,即听、说、读、写。goforit!正好体现了这几个方面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说英语,让学生习惯,多放听力材料。多做结对活动,鼓励学生多开口。并适当地跟教师读句子、单词。在课堂上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写单词、句子。

六、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1.自我评价。学习过程中学生依据评价标准对自己的学习和行为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学生投入,而这种投入可以使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肯定自己的学习,并看到改进的必要性以及进取的可能性。为了让学生正确而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和行为,笔者通常和学生一起制订各种评价标准:如讨论优秀口头表达的构成成分、体现良好合作精神的标准等。另外,笔者为学生提供优秀范例,让学生知道“优秀”作品的样子,为他们自我评价提供标准。

2.互相评价、教师评价。笔者通常先给学生提供优秀的互评范例,让四五个学生评一个学生,每个评价者为这个学生的学习行为写出评语,总结成绩并提出改进建议。被评学生根据同学和笔者的评语写出一个总结,确定自己的改进目标。通过评议,使学生充分理解评价的标准,逐步增强“我能行”的信心;同时学生学会了信任、诚实、公正地对待他人和自己,听取别人的观点,确立自己努力的方向。

通过这种有效的评价机制,笔者能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所作出的努力及所取得的进步,有利于笔者分析和判断每一个学生的纵向发展趋势,为正确评价学生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同时也能使自己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指导。

作为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师,我们更应该重视自己肩头的责任,顺应教改的潮流,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树立自己教好英语和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为提高农村英语教学水平做出贡献。

初中物理新教材的使用困惑与思考论文

二、给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借助多样的'教学工具,开展不同类型的物理实验探究教学。

参考文献:。

[2]魏玉萍.新课改下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育质量———几个初中物理实验的改进[j].考试周刊,(a2):159-159.

中职园林专业困惑之思考论文

摘要:当下中职园林专业面临诸多困惑,着力下列几个方面探索改革:明确就业方向;稳定学生专业思想;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加强实践技能培养;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园林专业课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开发区域本土化教材;采用多元评价体系;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中职园林专业教师积极投身改革,中职园林专业一定会越办越好。

关键词:园林专业教学改革多元评价观光农业园。

一、明确就业方向。

我们教师应当指导中职生明确自己的定位,即园林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级城乡城建、园林公司、苗圃公司、物业管理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观赏植物栽培,各类绿地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管理与养护、苗木生产与营销及盆景制作等工作,摒弃传统的思想观念,读书为了跳农门。

中职学校学农的学生越来越少,于是一些学生感到前途渺茫,甚至有些学生想中途转换专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授课老师应该利用班会课、上课的时间对学生宣讲国家的政策、职业教育形势,让学生知晓农职业教育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百闻不如一见,我们专业课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各类休闲观光农业园参观考察,如采摘园;都市农庄;休闲农业园区;农家乐;农业度假区;生态养殖园;示范园区;综合园区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农业现代化的新气息,从而使同学们满怀信心地学习园林专业。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根据学生的起点、发展方向和园林专业课教学标准,本着“够用、适当拓展”的原则,每节课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采用项目教学法、现场教学法、考察教学法、张贴版教学法、迁移教学法、思维导图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提高专业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内容、进度安排上富有弹性,激励学有余力、学有专长的学生超前发展。教师加学生为好友,通过qq对基础较差、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对学生渗透“人人成才,个个成功”的教育理念。分层次制订教学计划,采用两条腿走路的策略施教,对口升学层次的学生,注重对基本理论的学习与训练;就业层次的学生,以园林行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为抓手,着重强化技能的训练与提高,并指导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为就业添加筹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布置的作业,要兼顾不同基础的学生,每次布置几道题供学生挑选。

四、加强实践技能培养。

园林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是专业课教学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创新步伐的加快,园林专业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尤为重要,教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增强学生的悟性。园林专业课程教学应紧紧围绕当地行业发展状况,以及城乡一体化对园林专业能力的要求,按季节和园林植物生长发育规律组合各技能模块教学。模块组合应淡化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界限,某些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点也可放在专业技术课中讲授,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五、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

育人先育师,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师都具有较好的理论素养,但动手能力不强,与专业教师教学标准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师的动手能力不强,势必影响到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提高,因此,园林专业教师应加强自身技能的训练和提高,用自己的崇高职业道德和娴熟的技能成为学生健康发展的引路人。园林专业的老教师或者林业部门的技术人员他们的实践能力可能较强,理论知识稍弱,作为年轻教师应该定期请这些老教师或专业人员给学生上实践技能课,利用老教师、老专家的特长,让学生真正学到一技之长。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加速,信息技术渗透到教学的'各个方面,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的完美结合成为教学改革的必然走向和亮点。革新园林专业课的教学手段,打破“在教室里进行果树嫁接,在黑板上谈盆景制作”,一支粉笔一本书的纸上谈兵的传统教学方法。专业课教师要学会运用现代媒体进行教学,如利用中职,将园林行业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即时充实到教学中,增强教学的前瞻性。在课堂教学中,有时教学内容多,比如园林专业基础课程《植物及生态基础》有的章节需要大量板书,有的图片如植物细胞图难以用粉笔描绘,在45分钟内若采取传统的粉笔板书,效率低下,这时,若采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教学内容,不仅能减轻教师45分钟内大量板书的劳动量,还可以大大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七、开发区域本土化教材。

园林专业课的价值就在于它的应用性,现在的中职教材理论知识讲得过多,与每个地方生产实践联系的内容较少,不能满足当地园林生产的需要,因此,有能力和条件的学校,应该立足当地的生产实际,组织区域内的专业教师编写校本教材,这样既能满足当地生产的需要,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八、采用多元评价体系。

把学生的知识、操作技能、课堂的参与度、出勤率、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等作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指标,运用理论知识测试和技能等级测试,形成性检测和终结性检测、定性检测和定量检测等手段来考核学生的学业水平,把实训基地作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载体,坚持教、学、做合一,手、口、脑并用。

九、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科技含量要高,让实习基地折射出人才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光芒,如专业课教师可以参与规划各类休闲观光农业园,如采摘园;都市农庄;休闲农业园区;农家乐;农业度假区;生态养殖园;示范园区;综合园区等,以满足学生实习所需,校内外的农业实习基地在满足学生实习的条件下,可以对外营业,专业教师可以承包实习基地,通过基地的示范辐射作用,扩大职业教育的影响力,为职业教育赢得良好的口碑。

中职学校园林专业的发展虽然面临诸多困境,但只要一线的专业教师齐心协力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改革当中,潜心研究教法、学法,坚持教学与技能两手抓、两手硬的措施,中职园林专业一定会越办越好。

中职园林专业困惑之思考论文

摘要:

文章通过对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的现状分析,提出了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我国风景园林事业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现状;教学问题。

研究背景。

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学科的影响,工程实践的示范,国务院学位办对原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目录的调整,以及环境艺术与旅游规划等新兴学科专业与实践领域的兴起,来这四个方面的变化、影响、制约、激励,促使中国园林(园林景观规划)正在经历着有史以来最为激烈的重大转变。对此我国的园林教育特别是高职高专的园林专业教育,教学应有一个相应的改变,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将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风景园林在我国是既古老又年轻的一门学科,风景园林专业的教育也历经沧桑,事实上我国在上世纪代中叶一些高等院校的建筑学科和园艺学科就曾开设了庭园学、庭园设计、造园学等课程,与美国、日本相比也不过仅晚一、二十年的时间,但作为一个专业来设置,园林学科是起源于1951年,由北京农学院(现中国农业大学)园艺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合办的造园学科,历于1956年迁入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从那时起,这一专业名称就历经变化,直至现在,我国也只有少数几所高等院校设置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除个别院校外,大多院校,特别是高职高专(近几年由过去的中专学校升格),在课程内容、教学体系中,与现代国际化人才需求有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生来源层次不齐,培养目标不明确。

近几年来高职高专招生混乱,大多数高职高专学校,园林专业学科有中专和专科两种学制形式,中专的生源主要是一些学习成绩较差,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初中生,专科的生源有普通高中生、职业中学和普通中专生三方面的来源。这些学生的文化基础不一,学习背景也不相同,学校在专业设置,教学方向目的'不明确,不同的院校对园林专业的理解不同,根据各自的条件,课程体系各异,培养目标也不相同,差异甚大。如工科院校,侧重于建筑,城市规划和园林工程,往往在建筑的基础上向园林方向偏移。农业院校,则重于园林绿化、花卉栽培,树木等照抄林学的做法,这种现象导致园林专业教学混乱。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到底培养的是技师还是技工不明确,导致中专、大专一个样。

二)对风景园林创新及教学形式与质量的评价标准不一。

由于受到传统园林的影响,仍停留于对诗情画意的追求上,缺乏科学性,多样性,从而禁锢了学生的思想,抑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

(三)专业口经过窄,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我园目前从事(或涉及)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与工程实践的人员主要有3个大方面的要求,即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艺术、环境艺术,旅游规划设计艺术,这三个方面都是现代合格园林师所必备的知识。而我国目前尚无任何院校是按此知识背景来构建园林专业教育体制的。

(四)在教学体系中,重艺术形式,而对科学、工程技术的重视不够。

书本讲授时间过多,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工程实践时间不足,理论课与设计技能,专业设计课之间和衔接不合理,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理论与实践脱节,这是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五)对资源、环境及建筑造景的开发利用不够。

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偏重于植物造景,但对真正合乎生态规律的种植设计,对资源、环境及建筑造景的综合开发利用不够。

针对上述现状,笔者认为要办好高职高专园林专业,使学生能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园林人才,与国际接轨,就必须先解决如下问题:

(一)根据学生层次,明确培养目标。

学校根据学生层次,中专层次由于其文化知识基础较差,知道面又窄,很多学生都有不愿再学习文化知识,只想学专业,对这些学生我们应着重于操作型、实践性教学,把其培养成生产第一线的技工型人才。大专层次,由文化基础较中专强知识面又较宽,他除实践性外,还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把其培养为既能懂理论又会实践操作工、技师型人才。

(二)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

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课程设置尚无统一的标准、各自为政,有的差距甚远更谈不上统一的教材。培养出的学生,差异很大,且专业面过窄。笔者认为,无论哪个学校,其园林专业都应有基本的共同标准,并且应与国际接轨,只有这样,才使于统一管理,毕业的学生才能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在课程设置上应以风景规划设计,环境艺术、旅游规划设计艺术为中心。根据各校的特点扩大自选课题范围,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扬学生的创造性。

(三)改革现有的评价体系。

这里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摆脱传统评价体系中,对园林作品的诗情画意过度追求,避免只重园林作品的艺术形式,而轻视科学技术成果运用的评价方式。使评价方式从,定性化走向定量化,系统化、科学化。二是改革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考核的方法和手段,对技工型人才学生的评价方式,应改书面考试为动手操作考核,以技能考核为主。对技师型人才的评价方式,应以书面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以能力(方案能力、动手能力、图面效果、创新能力)几方面来综合评价。

(四)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改变过去那种在黑板上操作的教学方法。对于技工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直接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花卉植物的栽培管理、园艺植物的修剪造型、工程的施工及景观制作等。对于技师型人才的培养,还应加强绘图、模具制作的训练。因为设计师最基本的语言和交流方式就是“图”(包括工程图,艺术表现图,手工草图)。没有过硬的手头工夫就不能成为设计师。而这一点恰恰是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学生的薄弱环节。

(五)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高职高专园林专业的师资队伍普遍较弱(都是以前中专学校师资),尤其是规划设计方向,有丰富工程与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相当缺乏,这已严重阻碍了高职高专园林专业学科的发展。

当然师资队伍的建设并非一朝一日之事,就目前来说,各高职高专对专业教师存在着片面性认识,那就盲目追求学历和黑板艺术,认为学历越高,教学效果越好,这是不切合实际,也是不科学的,因为园林学科的艺术性强,艺术源于教师的实践经验,学校应鼓励教师多参加社会活动和工程实践,来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袁克强.可持续发展观与职业教育[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1).

[2]田慧.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人的发展[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

[3]袁克强.可持续发展观与职业教育[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4,(1).

[4]袁广林.论高等教育改革应转变的几种观念[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

[5]张秉福.关于高职实施通才教育的理性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4,(11).

[6]周彦兵,童山东.高职人才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探讨[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

[7]黄睿.可持续发展观与高职人才培养[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6).

[8]李景奇,秦小平.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契机与误区[j].城市发展研究,,(3).

[9]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0]刘滨谊.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科专业的重大转变与对策.中国园林,,(1).

中职园林专业困惑之思考论文

摘要: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国内教育界从事教学实践活动的教育者及教育方法研究的学者,掀起了一股创新教学方法的浪潮。本文根据多年的中职语文教育实践,对“中职语文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课堂作了探究。本文从中职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响应新课改的号召与中职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两个方面对中职语文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必要性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中职语文教育中融入创新理念,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中职语文教育中巧用设问、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中职语文教育中运用“多角度”的教学方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三个中职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策略,践行国家“五大发展理念”的号召,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接班人。

一、中职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必要性分析。

(一)中职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响应新课改的号召。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国内教育界掀起了改革的浪潮,这种改革首先体现在教材的变革上,在新课程教育改革之前,中职语文教材甚至沿用十几年,不能与时俱进的语文教材势必要进行改革,在新课程教育改革推行之后,各地开始探究语文教材的改革之路,各种因地制宜的地方性教材层出不穷,中职语文教材也又旧版本改革成了新的版本(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其次,这种改革还体现在国内教育界的教育者及教学方法研究者,掀起了一股创新教学方法的热潮。教育者及教学方法的研究者,相应国家新课改的号召开始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新课改中强调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中职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相应新课改的号召。

(二)中职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性人才又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所在[1],只有创新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信息时代国家发出了“科技强国”的口号,中职语文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响应国家的号召,是使学生能够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2]。在信息时代,在办公过程中几乎全部是办公自动化的工作环境,如果学生不懂新的电脑知识,不懂电脑犹如过去不识字的文盲,不具备创新精神,很难在信息时代生存。因此,对社会中的个人而言,中职语文教师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教会学生在今后工作中生存的本领,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环境中,对国家而言,中职语文教师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为国家培养创新性接班人的举措,这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需要,这是建设创新性国家的需要。

二、探究中职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策略。

(一)中职语文教育中融入创新理念,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理念具有指引人实践活动的功能[3]。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中明确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只有坚持这五大发展理念,尤其是创新理念,“中国制造”才能转变为“中国智造”。那么,中职语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将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创新理念融入语文课堂教育之中。通过融入创新理念的语文教学活动,在潜移默化之中洗礼学生的陈旧观念,注入新的创新理念,以培养其创新意识,为以后学生步入社会工作之中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提供思想基础。要开展融入创新理念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职语文学科教育者首先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积极学习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中明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创新理念的内涵,以此来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为学生做示范者,以自身实际行动引导学生形成创新思维。语文教育者只有培养自己形成创新思维,进而才能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游刃有余的融入创新理念,实施融入创新理念的语文教学策略。

(二)中职语文教育中巧用设问、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中职语文教育者引导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在语文课堂中需要巧用设问的策略,打开学生的发展思维,进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发散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先导,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需要创设良好的环境,轻松、愉快、活跃、开放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良好环境。除了需要创设良好的环境外,语文教育者还需要运用设问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因为教学中通过设置问题[4],可以带动学生进行思考,可以培养学生对其他同学所作的回答的质疑精神,有质疑才有创新,从古至今真理的发现、科学的发展都源于质疑,质疑精神的培养无疑会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例如:中职语文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在用“对这篇散文请大家举手发言畅谈自己有什么样的读后感?”“请谈谈你对文中作者的观点的看法?”等开放性的设问形式,营造轻松、愉快、开放、活跃的课堂氛围,调动大家畅谈自己对老师提出问题的看法的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之中打开学生的思维大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此外,中职语文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还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语文教育者可以开展语文诗歌班级征集活动,设置奖项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此活动,鼓励创作的诗歌凸显创新精神。

(三)中职语文教育中运用“多角度”的教学方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西方国家流行这样一句谚语:“条条大路通罗马”,此谚语的表面之意为“通往罗马的道路有很多条”,此谚语的比喻之意为“解决问题、到达目的地的方法有多种”。那么,在中职语文教学活动中为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一教学目的,语文教育者则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即可以采用“多角度”的教学方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中职语文教师在讲授朱自清的散文《背影》这篇文章时,可以分别从父亲的角度和儿子的角度让学生去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境,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感知,这便是运用“多角度”的教学方略,“多角度”的教学方略同样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全面的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而逻辑思维习惯的形成于发散思维的培养则是学生形成创新精神的前提条件。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浪潮下,中职语文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的过程中,从考试的试题来分析,凸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开放性试题所占试题比重及分值逐渐增大。中职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5],尽量做到针对开放性试题不固定硬性的答案,鼓励学生多角度回答开放性试题。

三、结语。

本文对“论中职语文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论述临近尾声,但“论中职语文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这个教学研究课题及其教学实践并未就此结束。由于作者在研究此课题的过程中所收集的研究资料不够齐全及研究能力有限,故期待国内外广大从事语文学科教育实践活动的教育者及进行教学方法研究的学者,共同推动“论中职语文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课题的研究与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发展,为中职语文教育者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供切实有效的新教学方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全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

写作是通过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将所见所闻所感作创新的语言运用行为。它是学习者极具个性和富有创造的思考,也是沟通思想、传达意义的途径,更是学习者在观察、感受基础上进行思想的活动方式。写作者既是学习者,亦是思想者;既是自己写作,也是为社会其他成员写作。因此,我们的写作教学可以按以下层次训练:首先观察感受文,侧重自身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与切身感受;其次阅读感悟文,侧重自己对文本审读欣赏的信息筛选与悟性;最后是虚拟想象文,侧重对未来的推测与假想。通过三类文章的训练以达到基本写作能力的形成,让写作者的个性得到张扬,吐出心中的苦与乐。与此同时,还必须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和学生未来工作所需要的实用应用文的写作教学,切实加强这方面的写作训练,使之能“召之能写,写之必成”。

口语交际能力主要是听说能力,是一种社会实践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有赖于口语交际即听说的教学与实践。素质教育不是一种教育模式,而是一种理念。受传统教育和旧有模式的影响,语言教学往往重读写轻听说,甚至有人认为汉语作为母语,听说能力与生俱来,不经训练也可无师自通。这种理念与全面素质教育相悖,与职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极不协调。中职毕业生除少数甚至个别人可能到高校深造外,绝大多数学生要直接走向社会,面对应聘、求职找工作的现实。这时,口语表达能力就显得十分有用。善于口语表达和人际交往者,十之八九会胜出,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事实上,听说是先于读写的最为复杂的心智活动,最能促进人的思维能力的成熟和发展;听说能力是用得最频繁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的提高首先得益于听说能力的提高;听说最能促进人的信息意识、参与意识、情感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迅速提高思维灵敏度、应变能力、交际能力和言语能力等整体素质。

除依赖阅读教学训练学生听说能力外,尤其要注意以日常说话方式为主,要求学生多听广播、常复述文本,鼓励他们大胆走上讲台,即席发言、演讲或参与社会采访等活动。此外,还要加强教学材料的搜集,借鉴外语口语的学习方式,以提高听说能力。中职语文教学把听说能力的培养摆在重要位置上,是势在必然,是责任使然。

中职语文教育教学新理念的呼唤与思考还在继续,仅以此文抛砖引玉,愿与同行共同探讨,构建中职语文教学新模式,全面提高中职语文教育质量,使每一位中职生的语文能力与时俱进,既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能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中职园林专业困惑之思考论文

在复习的时候,带领学生正确理解教材中的基本概念,熟记公式、法则,并灵活应用公式解题。抓住教材知识点的精髓,做到万变不离其本。把由厚书读薄,再由薄到厚,基本上就打好了地基。然后再做题,以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为主,展开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锻炼,无论题型怎么变,都以不变应万变,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轮注重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复习,可以分单元设置知识专题和根据解题思路方法不同而设置方法专题。目的是巩固第一轮宏观系统地复习的成果,在第二轮实现各个突破,加强各个知识板块之间的联系。第三轮则进行高考热点题型的复习,也可以加强学生薄弱环节的复习,这是最后的巩固基础和精雕细琢。

(二)立足教材,集中复习范围。

我们一定要把《考试大纲》吃透、抓准,把教材弄懂、弄熟,否则复习计划很难制定的合理。从学生得分、失分的情况来看,在复习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适当选择和重组教材中的内容,集中复习的范围。适当取舍一些知识点,哪些是学生最易得分的,要多讲多练;哪些是学生失分高的地方,可以适当舍弃。比如,二项式定理,复杂的公式让学生记忆起来很困难,而高考中不是每年都考,即便考最多是2分。所以类似这样的知识点,可以不讲,或是少范围给能接受的同学私底下说一说。既节省了上课复习的时间,又可以帮助这部分学生真正掌握。

(三)严格要求,设置低起点的目标。

本校学生的特点就是教师布置的内容,学生能完成六成的就是不错的学生,所以给学生设置目标的起点不能过高。在教学中遇到重要定理,应让学生一条一条背会,考察学生时也要逐个过筛子。遇到高考中容易出现的例题,实在不理解的学生,就先让他们把步骤背下来。高考的时候不会有太多的变化,也就是在原题型的基础上换个数。在高考时写上几步也可以能获得步骤分。大部分学生都有一个特别大的特点,就是今天会了,明天就可能忘了,知识掌握不牢。所以教学时,应及时把旧知识翻出来练一练,严格要求学生真正掌握,抓住根本,而不能做墙上的芦苇。有些问题真正掌握了就能拿到分数,如果模棱两可的,到考试的时候还是会犹豫、易失分,所以严格要求非常重要,不要给学生以后在复习的懒惰机会,或是考试不一定考的侥幸心理。

(四)引导鼓励,给学生足够的信心。

在教学工作中,发现有些学生不是真的不会做,而是他们从骨子里认为自己不可能做到。认为数学难,没等做题头先疼,感觉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很多学生在解答数学题时,不会的题一个字也不写。所以,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要多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题目不难,考察的是基础,注重的是基本技能,听了一定能会,认真复习了肯定有提高。多鼓励,多表扬,眼神和微笑也不能少,让学生卸下心里的负担,轻装上阵的解题。针对这些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不要急于求成,循序渐进,慢慢找到解题的快乐,每次解题时试着独立写几步,也许就会找到问题的出口了,让学生感受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快乐。久而久之,就建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了。以上是笔者近年来在中职升高职数学复习教学工作中的几点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探索、思考和追求,为圆高考梦的孩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